本书将小残卷斋藏善本碑帖篆书、隶书名品15种汇集为10册1函,所选作品多为汉晋篆书、隶书名品,如袁安碑、祀三公山碑、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西狭颂、曹全碑、天发神谶碑,另选汉晋墓志六种,其中多为明代、清代淡墨拓精本,经楞伽山民、张廷济、罗振玉、启功等名家递藏、题跋。本套图书所选所有拓本均高清原大影印,保
本书这一图录来回顾汉字书写的历程,之所以称之为“书写”而不是其他,作者是想突出汉字的书写性,这是汉字书体演进的原动力。由此入手,来观照传统书写文化,来观照书写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让文物来讲述汉字书写的发展脉络。这条脉络有一个历时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历史性,同时具有现代性,因此也必然关涉到汉文化的未来,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血脉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6岁。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谀权贵,曲意媚上,以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诸体皆胜。自汉末以来,由隶书发展而来的小楷日益成为了古代文人的日用书体,因其圆润、娟秀、挺拔的特点成为了历代正书的典范。本书结合小楷特点,设计开本适中,易于读者临摹释卷;装帧古朴,用纸考究,与小楷常青古雅的特点相得益彰,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一致好评。目前,本系列已有50多个品种。本书集选历代小楷
本书是对特定历史时期中书体的手写体形式进行的研究,从而探究早期书法史中手写体墨迹文献发展的一部著作。本书首先以先秦时期的手书墨迹文献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剖析。其次,以先秦时期手写体墨迹发展作为切入点,通观其历史全貌。用出土文献资料和具体实例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整理先秦手写体墨迹,在此基础上进行探讨研究
《史晨碑》立于山东曲阜孔庙。碑分两面刻。前碑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也称《鲁相史晨孔庙碑》《史晨请出家谷祀孔庙碑》,通常称《史晨前碑》,隶书,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刻《史晨飨孔庙碑》,通常称《史晨后碑》,高广尺寸同前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前后碑书风一致,当为一人手书。此碑为东汉后期汉隶走向规范、成熟的典型。
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文联紧密合作,成立了中国书法研究中心,实施书法篆刻人才培养战略,至今已培养100多位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他们中不少已在全国、省市各大展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优异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群体日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在业界被称为“华东师大书法军团”。2019年元旦,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全国大学生篆
唐代初期,玄奘法师赴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唐太宗为了表彰玄奘法师的贡献,为之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撰《述三藏圣教序记》,高宗朝将序、记刻石立碑。最初由唐代初期的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两碑立于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通称《雁塔圣教序》,又称《慈恩寺圣教序》。后来僧人怀仁借助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
本书为书法字帖类图书。《争座位帖》是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此帖用笔率意天成,忠义奋发,为历代书家所推崇。何绍基作为晚清书法大家。其书五体皆善,特别是隶书和行书,具有极高的造诣。其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书法实践,在笔法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何绍基曾数次临摹《争座位帖》,虽为临作,但多有自己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