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书法技法类图书。本书以《史晨碑》为解析对象,在笔法,字法方面,通过大量的例字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学习该帖的重点与难点,便于大众入门学习隶书之用。面对当前国学大盛,传统文化复兴的契机,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品类,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形成了学习书法的热潮,面对这种需求,我们推出了这套技法丛书,本书是我社面对
本书是一本查询吴让之篆刻用字的专题性工具书,共收录吴让之篆刻作品一千余方,字例五千余例。该字典在常规字例检索之外,增加了原大印蜕查阅的功能,使篆刻爱好者在检索吴让之篆刻单字字例时,可以了解其在原印中的位置、大小及与其他文字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篆刻用字水平、掌握吴让之印风用字规律都有积极的帮助。
本书为一价套书,共19卷,汇编了天津籍书法理论家王明九先生一生的书法艺术作品、撰写的中国历代经典书法碑帖注说和中国名篇古诗文书法作品。王明九先生是中国书法史、汉文字发展史中形成的经典书法临池实践者、理论研究者和开拓章草学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近现代为数不多的集碑帖之大成者。全书通过回顾总结王明九先生书法作品、书法理论研
本书是依托陕西省文物局对台交流重点工作暨西安碑林博物馆品牌展览“西安碑林海峡两岸临书展”设计制作出版的书画类展览图册。该图册主要包括序言、前言、西安碑林历史文化概述、西安碑林名碑法帖推介、西安碑林海峡两岸临书活动获奖作品170幅、临书活动花絮、后记等七个版块,以海峡两岸书法爱好者临摹西安碑林所藏名碑法帖作品为主要内容,
汉代隶书碑刻。全称《郃阳令曹全碑》,中平二年(185年)十月刻,明万历初在今陕西合阳县出土,清康熙壬子(1672年)后断裂缺字,1956年移存西安碑林。碑阳凡二十行,满行四十五字,碑阴列名五列,在汉隶中独树一帜。 《曹全碑》的特点: 1.用笔基本为圆笔。圆笔较为温和含蓄,使该碑显得静穆典雅。《曹全碑》的运笔平稳徐缓,笔
虞受言生前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盐城老一辈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本书经过五六年时间广泛收集,精心挑选出虞受言书法作品近200件,包含篆书、草书、隶书、楷书等,内容包括自撰诗词歌赋、题字、与好友的书信往来等;篆刻作品50件,不乏一些为书画名家篆刻的名印。其中虞受言年谱较为详细地记录虞受言从1916年出生到2000年病故,所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诸体皆胜。自汉末以来,由隶书发展而来的小楷日益成为了古代文人的日用书体,因其圆润、娟秀、挺拔的特点成为了历代正书的典范。本书结合小楷特点,设计开本适中,易于读者临摹释卷;装帧古朴,用纸考究,与小楷常青古雅的特点相得益彰,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一致好评。目前,本系列已有50多个品种。本书集选历代小楷
本书是元代书家盛熙明创作的书法绘画理论著作合集,其写作目的主要是供皇帝阅读,指导他们进行书画创作的。其中《法书考》分为八卷,对古代书家、书法作品、汉字产生与演变、执笔运笔、永字八法、偏旁部首、结字、风神、师法临摹及印章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辑录。《图画考》分为七卷,共计五大目二十七个子目,对绘画的起源、演变、师传、笔法、气韵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隋朝时出任太常博士,入唐后授侍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欧阳询在隋朝时即为官,书法也很有影响力。进入唐朝后,其书法精益求精、人书俱老、炉火纯青。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合称楷书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
本书稿是一部书法艺术文集,图文并茂。本书收录了周永基先生历年来创作的的代表书法作品,有工稳的楷书、隽永的隶书,共计50余幅。周永基先生早年浸淫于工艺美术设计,题写报头、景区牌匾等,被誉为“武汉招牌大王”。他的书法传统功底扎实,融入现代艺术元素,极富创新意识。书作多以摩窠和隶见长,行楷书得鲁公神韵,遒劲洒脱,隶书结体,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