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碑高280厘米,宽123厘米,其中碑身高153厘米,宽87厘米,碑额高44厘米,宽40厘米。碑额三行12字。碑阳26行,满行46字,末四行为题名年月,主要赞颂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等功绩德行;碑阴12列题名,每列2行至22行不等,共156行,记立碑关系诸人的官名姓氏等。《张猛龙碑》的书法艺术风格,即险绝竣逸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本书是集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九件尺牍的珍贵墨迹。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据专家考证,这九件尺牍书
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用有限的篇幅把中国书法的名作与审美、诸体与技法、人文与历史做了鲜活而扼要的讲述,体系完备,指点精当,有简而明之之功,实为打开书艺之门的密钥。具体而言,书分七章,一讲文化、二讲门径、三讲篆书、四讲隶书、五讲楷书、六讲行书、七讲草书,书法美育与临摹技法训练穿插其中,远非一般意义上的“书法概论”可比。丛文俊
本套硬笔楷书教程主要面向书法零基础的低年级学生,为便于学习,避免手写体个性化的误导,选择了印刷体的标准楷体,与小学语文课程接轨,易于学生尽快入门掌握汉字的规范写法,也利于他们以后在书法方面的发展。教程共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了双姿教学,田字格的认识和运用,笔画的名称和书写方法,例字选择了小学1-2年级语文课本上的独
本书稿是肖建平先生历年创作的书法精品的结集,集中展示了其书法创作的基本面貌和风格变化。书中收录的书法作品涉及篆、隶、行、草、楷等书体,内容为古今名言名篇,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些作品形制多样,有立轴、扇面、对联、册页等。书稿展现其多年勤学苦练的成果及书法生涯中的艺术感悟,在同一书家笔下,呈现了不同书体的艺术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经只有一卷,共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600卷中一节,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此经汉译本中最为人们熟悉的是唐朝玄奘所译的,历代篆刻家据此创作的《心经印谱》不计其数,一套印谱多为五十余方印。正因创作者众且套内印章数量较多,读此类印谱便可看出作者的篆刻功力及检验其守正创新的能力。周建国先生近年创
《古篆探微——林海珊书法作品集》一书分为三个篇章:擬古篇、集古篇、追古篇。其中擬古篇收录了作者近年来临习古代法帖的作品,集古篇收录作者的集字作品,追古篇收录作者的自我创作作品。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古代经典法帖的深入探究和自我呈现,循序渐进的进行临创转换,擬古到集古是个模拟创作的过程,通过大量的训练和精练的总结,能够熟练把握
欧体楷书技法(第二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国学教养教育丛书)
本书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篆刻艺术历史演进的基本轨迹和艺术价值。 元代的文人篆刻艺术,长期以来是篆刻艺术史研究的空白。作者以元初赵孟頫、吾丘衍为基点,将文人篆刻艺术的自觉时代从明中期的旧说向前推进了二百年;勾勒了从元末到明嘉靖年间文人篆刻发展史实的线索,并利用新发现的文物,突破了以往关于文彭篆刻研究的局限。作者还以艺术社会
中国的书法,在作者心中是一座雄伟的高山,也是一个魅力无穷的奇妙世界,蕴藏着数千年的文化信息,折射出古往今来华夏民族的人文精神。作为一名书法和诗词爱好者,随着对书法学习的深入,作者不仅体会到书法的魅力,而且对华夏文化的崇敬之情更为深刻。本书共收录了108幅书法作品,包括48幅隶书和60幅草书,书写内容均选自作者已发表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