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影视制作与短视频创意策划进行探索,分别对影视艺术拍摄技术、影视艺术后期编辑技术、影视广告创意策划与创作技术、短视频创意策划与创作技术、5G时代短视频创新传播策略、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广告植入策略等进行论述。
本书是一部趣味横生的中国电影史,全书共分十三个篇章。作者从多个微观维度,诸如新闻史料、公司账目、报纸广告、八卦报道、政策文件、会议记录等来解读百年中国电影史,时间起于晚清中国电影诞生之际,一直延伸至改革开放后。有的篇章结合中国近代史,分析中国电影与晚清救亡启蒙之关联;有的篇章则以某种电影(如《活动影戏》)为例,对电影教
“文联精品工程·中国电影史工程项目”之一的《中国电影传播史1949-1979》,是对1949—1979年间电影以城乡放映为中心的国内传播阶段的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在传播制度、传播媒介、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有具体的特征并承载着历史使命。本书填补了一项研究空白,对当下中国电影的传播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意义。整
本书精选了作者数十年来积累的电影文章。论题涉及从创意开发、融资筹拍,到制作发行、营销放映等多个电影工业环节,还包含对流媒体崛起、制片厂与明星之间的博弈、剧本贸易、3D技术等话题的见解。
有关英雄的叙事文本一直都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历史中相当重要的构成部分。从某个层面上来说,英雄叙事所建构的是人类精神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钙元素。因此,英雄叙事类的作品向来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中值得珍视和骄傲的财富。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众多民族中流传甚广的文化遗产当中,记述英雄和英雄故事的史诗类作品居多,影响也,如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
本书为学术专著,对20世纪女性导演的电影进行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而目前对于80年以来中国电影的研究鲜有创新性的成果。女性电影人作为被忽略的群体,更鲜有对其进行的系统性研究。本书以女性电影人创作的有关女性的电影(如《沙鸥》《红衣少女》《女儿楼》)为切入点来探讨80年代电影美学的现
影院并不是一个密不透风的黑匣子,它的漆黑和密闭并不能完全遮蔽和覆盖人的多向度的感官。这是一本私人电影笔记,记录和分享作者自己的阅片感悟,光影思考,是作者多年来研究集成。其中涉及对华语电影的观察,主要叙述中国电影区块的漂移、重组以及传播。同时对西片和中国大陆当下电影的作品分析,其中对侯麦和凯瑟琳·毕格罗进行
《2021上海电影产业报告》是上海市电影局组织编写的关于上海市2020年电影产业发展的报告。全书从总整个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角度,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对于2020年全年上海电影生产状况与制片企业的发展做了统计和数据分析,同时对上海的电影院线、发行与票房市场做了调查和研究。此外,报告还对上海的电影相关公共设施
本书以电视剧文化价值为研究对象,特别关注电视剧文化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的关系,以及电视剧对社会文化价值构建的影响与意义。本书内容设计从电视剧文化价值的内涵出发,探讨电视剧文化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构建之间的内在逻辑,分别从艺术角度、产业角度、观众心理角度阐发电视剧文化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的互动机理。进而从电视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艺术家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影片,影片在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认同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经典的动画影片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美好的民族记忆。本书以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创作与民族文化传承为出发点,就动画作品的特征、美学思想、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在新时期,对少数民族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