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本书主要探讨个性空间对艺术家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书中系统研究那些孕育艺术作品的空间类型,并以艺术家角度审视这类空间的特征。本书重点关注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空间,探讨他们关于空间的意向和态度。同时,本书回顾艺术和建筑领域的发展动态,内容截止到本世纪初前十五年,从中总结艺术家和建筑师之间合作与交流情况,以及过程中产生的跨界
本研究共由8个章节构成,大致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理论展开为主,观察、分析异文化间的建筑外观意象以及对该意象的认知、评价方法。在第二部分,尝试使用第一部分的认知、评价方法来比较中日建筑外观风格的不同。图1-1展示了本研究的构成,以下是对各章内容的简单概括。本研究共由8个章节构成,大致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理论展开
许韶华,男,汉族,副教授。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师,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艺术传播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发表论文共计十余篇,其中南大核心(CSSCI)收录四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其它期刊十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参与完成省部级社科基金1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的环境也越来越关心,很多城市为了提高发展速度,好地达到人们的生活需求,就对城市进行了进一步的建设,很多老的景色也都有了新的样貌。但目前对于城市建设缺少了对于美学的考虑,居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不会很好的欣赏周围环境的美。基于此,本书主要从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环境艺术设计
本年鉴收录了2020-2021年中国建筑艺术与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及代表性作品,主要内容包括:特载、优秀建筑作品、建筑焦点、建筑艺术论文、海外掠影、建筑艺术论文摘要、建筑艺术书目、2020-2021年中国建筑艺术大事记等,是中国建筑艺术与文化发展的2020-2021年两年总结,又是中国建筑艺术发展趋势的说明,为人们了
本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传统建筑地域特色解读篇。按照闽南、莆仙、闽东,闽北、闽中、客家六个分区,进行福建传统建筑的空间系列解析,分析、总结了福建传统建筑不同地域的特色与风格。第二部分为创作解析篇。按照自然气候、地域文化、形式特征、空间形态、材料表达、城市住宅、乡村建设七个部分,系统总结新闽派建筑传承创作的基本
本书就是要让读者了解建筑艺术在我们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知道如何鉴赏建筑艺术,从而提高对建筑艺术的文化素养,共同策划与建设适宜人居的美好城市与生态环境。为此,作者在阐明建筑学的意义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西方、东方和中国建筑艺术的精粹,并对当代建筑的特点进行了客观的评介,同时也对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向作了科学的分析。
本书遴选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最新研究成果11篇,对近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艺术乡村建设活动进行了总结、反思及前瞻性思考。全书从理论建构、历史梳理、案例分析、法律界定等维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该领域的问题与成果。有别于其他社会学、艺术学著作,本书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探寻中国乡土特有的历史文脉,力求用自己的经验与话语体系来
本书是作者及研究团队在历史城镇方面十多年的研究成果集成,作者在法国留学期间接触了城市形态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中国历史城镇研究实践,从中总结出适应中国国情现状的本土化研究方法。本书的研究对象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昭馀古城以及辽宁省境内的系列历史城镇,包括青堆子古镇、盖州古城、开原古城等。
基于文化的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