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更多
新书推荐         更多
当前分类数量:273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B25 近代哲学(1840~1918年)】 分类索引
  • 严复学术档案
    • 严复学术档案
    • 朱修春主编/2015-3-1/ 武汉大学出版社/定价:¥78
    • 本书收录了近百年来有关严复学术研究的代表性论著,并评论了其研究价值,概述了近三十年严复研究论著和大事记,全面探讨了严复生平、译著工作、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及哲学思想,借此梳理了近百年严复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展现了主要学术成果,为严复研究建立了极其有价值的学术档案。

    • ISBN:9787307121102
  • 潜龙在渊—章太炎传(平)
    • 潜龙在渊—章太炎传(平)
    • 伍立杨 著/2015-2-1/ 作家出版社/定价:¥39
    • 章太炎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他既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又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国学大师。他的经历,无论作为英雄豪杰,还是作为文学家学术家,都极其丰赡而有魅力。作者成功地勾勒出大师的形象轮廓,对他的意义也有精彩的论述。

    • ISBN:9787506377942
  • 男儿志兮天下事—梁启超励志文选  (梁启超的文章和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任公风采,只有在读过他的文字后才能倍加深刻。)
  • 现代性的本土回响:近代杨墨思潮研究
    • 现代性的本土回响:近代杨墨思潮研究
    • 何爱国/2015-1-1/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定价:¥36
    • 现代性的本土回响:近代杨墨思潮研究

    • ISBN:9787510081057
  • 梁启超传记菁华
    • 梁启超传记菁华
    • 梁启超/2014-12-1/ 东方出版社/定价:¥30
    • 梁启超撰写的多种传记,曾经数次结集行世。本书选取梁氏传记中之中国人物部分,旨在表现其传记风采。梁启超的传记既受传统传记(如《史记》)的影响,刻画人物性格,复原历史场景,采用全知视角叙事,也采用西人传记之体,叙述人物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梁氏的传记均以关系到一代时局者为主人公。梁启超一枝“常带感情”、“别有

    • ISBN:9787506078160
  • 廖平著述考-巴蜀全书
    • 廖平著述考-巴蜀全书
    • 郑伟/2014-12-1/ 四川大学/定价:¥205
    • 本书收集和整理自周秦王以下乃至民国初年历代巴蜀学人撰著的重要典籍以及其他作者撰著的反映巴蜀历史文化的作品,编纂汇集成巴蜀文献的大型丛书。本册为廖平著述考,主要内容包括:群经总义、易学、书学、诗学等。

    • ISBN:9787561472224
  • 历史贤臣:慷慨悲歌——谭嗣同
    • 历史贤臣:慷慨悲歌——谭嗣同
    • 姜正成 主编/2014-8-1/ 海潮出版社/定价:¥32.8
    • 谭嗣同是清末变法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青年时就立下经世救国的宏愿。在江河日下、风雨飘摇的晚清时代,他发出“铁屋中的呐喊”。在戊戌维新运动中,他忠勇猛进,为整个社会带来一股激情和活力。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不愿出洋,誓言要做中国第一个为变法流血者,在屠刀之下从容就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的死是这句

    • ISBN:9787515706283
  • 康有为与康门弟子
    • 康有为与康门弟子
    • 张林杰/2014-7-1/ 大象出版社/定价:¥38
    • 文化传记类图书。涉及康有为及其弟子陈千秋、梁启超、麦孟华、刘海粟等人的生平和志业。

    • ISBN:9787534772320
  • 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 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 郑师渠/2014-7-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78
    • 作者这本书共分八部分,内容涉及国粹派和国粹思想的兴起,国粹派的文化观,国粹派的经学思想、史学思想、伦理思想,国粹思潮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等等。目前看到前三章,在前言中,作者认为晚清兴起的国粹派看到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的一致性,相信文化危机是更本质、更深刻的民族危机,于是提出“保种、爱国、存学”口号,呼吁重视保持民族文

    • ISBN:9787303172009
  • 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
    • 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
    • 罗志田 著/2014-7-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48
    • 近代史上的中、西、新、旧,各自都有其独立的意义,不过相互依存的一面似更显著。中西和新旧之间的关系,尤更密切而纠结。在某种程度上,正因中国在对外竞争中的屡屡失利,“中西”的认同已带有太多的感情色彩,承载着强烈的价值判断,才逐渐被更超越的“新旧”所取代。从清末到民初,一方面新旧中西之间的紧张在持续,同时也有一些读书人试图淡

    • ISBN:978730317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