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用彤先生曾谓,佛法与经学在北朝的相遇乃一大事因缘,实甚可注意。本书从这一判断出发,通过对核心文本的再解读、对典型事件的发掘,拓展了北朝佛教与经学交涉研究的视域。通过发掘北朝僧众反思修多罗译名、重构佛教典籍整理方式以及三教存废论辩、征辟沙门、太后出家重构北朝的经学语境,指出经学对佛教中国转化的方向、致思理路与表达方式的
约九百年前,禅宗大师圜悟克勤应邀来到湘西深山中的灵泉禅院,讲解雪窦重显禅师的名著《颂古百则》。他的讲解被门人普照等记录下来,编成《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十卷,简称《碧岩录》。此书撰成后,在禅林享有盛誉,向有丛林第一书之称。 《碧岩录》最重要的贡献,是把文字禅推到了极致。全书语言机智,处处充满禅机,用文字充分展示了禅宗之美
现今时代,党和国家对涉藏地区民生和经济发展给予了巨大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同时对藏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创新政策层出不穷。本书作者有幸参与了大藏经《丹珠尔》的校对、审读工作,对现存拉萨版《丹珠尔》中存在的部分错别字、词及漏字等问题进行了多年的艰苦钻研和实际考究,并整理编撰形成该该书初稿后,多次向西藏自治区范围内的部分专
玄奘法师经典译丛是陕西出版资金资助项目,是将玄奘法师的经典著述、传记等进行英译出版。该丛书包括《大唐西域记》(汉英对照)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汉英对照),对弘扬民族精神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具有重要价值,且提高海外友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尤其是对西安历史与传统的深入理解。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汉英
本书分为六章,分别从佛教“格义”辨析、《道行般若经》历代异译要点比较、《道行般若经》题解、“格义”视域下释“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格义”视域下“五阴”的发展、“格义”视域下“本无”的发展六个方面进行《道行般若经》“格义”研究。
作者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了佛教禅学在印度的思想历程。本书分为两编,第一编说外道禅,第二编说小乘禅。其关注点是前佛教时代有代表性的宗教家之冥坐主张,涉及了从印度吠陀经典、奥义书到印度小乘佛教的祖师禅行法。
本书以文字校勘、词语训诂、句子训诂、偈颂训诂为经,以广义语义场理论七要素为纬,对《五灯会元》做了全面的训诂研究,是寻求训诂学新思路、正确理解禅宗典籍的新成果。主要研究包括33处校勘,57处词语训诂,36处句子训话,11条偈颂训诂。校勘研究部分在广义语义场理论的统摄下按照校勘四法的顺序递次校勘,训诂研究部分着力从语言习惯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为弘扬翻译精神,促进中外文明互学互鉴,郑重推出“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该文库有着明确的追求:展现中华翻译家的经典译文,塑造中华翻译家的精神形象,深化翻译之本质的认识。该文库为开放性文库,入选对象系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翻译家,每位翻译家独立成卷。本书是“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之一,所选翻
本书稿“贡唐·丹贝仲美文集”共11册,根据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32开版《贡唐·丹贝仲美文集》第1-11卷修订出版。书稿为古籍文献,原文献成书于18-19世纪,收录《贡唐教诲》《水树格言》《随笔漫谈》等192部著作,内容涉及藏传佛教理论、宗教哲学、藏族传统文学、人物传记、寺庙清规、语言文字、语法修辞等文化多领域,是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对佛教的起源、流变、传入中国等重要方面做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分析。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