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史》是人民出版社精心策划“历史通识书系”之一。晚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晚清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在变革要求与外来力量相遇,中华文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转型,艰难地踏上近代民族国家之路。本书共9章,30余万字,以晚清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为主线,不仅讲述
本书作者为专研中国近代史的教授,拥有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用笔记、书信、日记等当时当事人的第一手材料,揭示晚清官场腐败的细节,从一个侧面反映帝国夕阳的缕缕折光。作者指出,晚清吏治腐败的根源除了官吏的道德败坏的原因,主要是封建政体自身的问题。
这是一个关于抉择、疯狂和走向灭亡的故事。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一位不知何去何从的皇帝。在波诡云谲的权力游戏中,在铺满荆棘的茫茫前路上,处处皆是惊慌和迷惘。帝师庄士敦,用全球视觉,全面、立体、深入解读末代皇帝溥仪和晚清民国40年。本书初始在伦敦出版,上市后立刻轰动整个欧洲。不久,中文版与日文版也相继问世。意大利导演贝尔托鲁
20世纪60年代初,陈恭禄先生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开设“中国近代史史料介绍”选修课,因无教本,遂自编讲义,后经数年修改,并充实内容,成为文稿,定名为《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本书主要介绍中国近代史史料,如公文档案、书札、日记、回忆录、笔记、诗歌、传记、报刊等,并评论它的价值,兼及纪传史、地方志和典章制度等。其分析利用史料的基
继《天公不语对枯棋》和《秋风宝剑孤臣泪》后,姜鸣撰写的晚清历史散文第三辑,收入十三篇文章。有浓墨重彩的长篇考证,揭示了“马嘉理事件”后清廷的外交失败,“甲申易枢”对甲午战败的潜在影响,以张佩纶为代表的“清流”在当时政坛中的沉浮,而这些事件恰好为之后的甲午战败埋下了伏笔。也有角度新奇有趣的小文,从胡雪岩的破产,到孙中山的
本书由吴玉章关于辛亥革命的长篇回忆录和长文《论辛亥革命》组成,并附录《辛亥革命大事记》。吴玉章不仅是辛亥革命重要的当事人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社会阅历,他以娴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深入地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从而使此书的意义远远超出个人回忆录的范围,并且赢得了史学界的极大尊重。
本书是章开沅先生多年来治学育人思想和经验的集合,也是其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的忠实写照。本书收录章先生历年随笔,或考订史实,或品评文章,或吟咏抒怀,或经世论道,反映出一位历史学者从事学术研究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心路历程。这些论著是章先生众多优秀作品中的点睛之作,章先生坚持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介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体现
本书围绕天京保卫战后,获胜的一方清政府对南京城的重建与管理,忠义宣传与榜样塑造,以及对战争过程及细节进行胜利者角度的叙事与建构等等,进行梳理与展示。本书史料丰富,论证严密,是对太平天国运动后历史叙事的重要补充,其中对江宁高氏家族在这一时段的流徙进行了纪录片式地展示,是对大历史下的个人与家族的关注与书写,进行了不同于传统
《晚清大变局:改革、革命与社会裂变(1901—1911)》收录了迟云飞先生关于晚清改革与革命的论文20余篇,自成系统,集中呈现了作者对晚清改革与革命的核心观点。 1840年以来的列强侵略及其所带来的冲击大大加速了清朝的衰落速度。由士农工商组成的传统社会结构发生巨大裂变。清为了适应“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不得不进行改革,然
《中国近代史八种》包括《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百年史概论》、《中国近百年史补编》、《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日俄战争》、《国耻小史》、《中国近代史表解》。该书对中国的近代史事作了介绍,包括传教之始、鸦片战争之役评论、日本立约及台湾生番事件、港湾之租借、民国以来之外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