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学术研究专著。本书回归历史脉络和文化场域,选取台湾当代散文批评在历史论述中提出、建构的批评术语和影响较大的论题,如台湾当代散文的“出位”之思、台湾当代散文的空间批评、台湾当代“杂语化”散文批评以及台湾当代散文史书写与散文史观构建等,在观念与历史、普遍性和个性相结合等方法论基础上,厘清和爬梳各个批评面向的基本观念、
本书洗取了75首经典的唐宋诗词,对其创作地点或涉及的场域进行考察,结合考察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重新解读。对于文学而言,“走读”是必要且有益的,通过“走读”,可以获得文字之外的观感,从而使作品浮出纸面,变得更为立体、鲜活和生动,我们对这些传统经典的理解也得以进一步深入。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也
本书系以甲戌本、庚辰本等早期脂本为底本,汇集了己卯本、戚序本、蒙府本等其他脂批本的部分脂批,并参考、吸收若干新校点本及脂批辑本的校点成果整理而成。本书重视继承、吸收前人的整理成果,对前人意见有分歧的,更加细致的探究、取舍,力求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标新立异,追求不可证伪的“原笔”。本书是一本方便阅读和检索的脂评红楼梦简明读
《狐媚丛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一部以狐为主题的文言小说总集(明代刊刻),本书从《狐媚丛谈》的刊刻与版本情况、故事来源与改编情况、思想内容的概貌情况及其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独特地位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狐媚丛谈》对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后世狐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是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电影文学资料发掘、整理与资源库建设》的前期成果之一。全书35万字左右,是迄今为止从现代文艺思潮角度,对现代中国电影的文学情态进行立体研究、综合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涉及现代电影文学的历史语境、观念演进、电影文学家阵营、现代电影文学形态、电影文学批评与传播等重要空间,选题新颖,学理性强,使
本书内容包括:松竹体(手枪诗)——汉诗十三行体问世、手枪诗挑战梨花体——汉诗何去何从、手机体汉诗、汉诗新体——手机体(手枪体)汉诗、手枪体汉诗与一个中国人的理想等。
本书稿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什么是诗歌——本体论,介绍了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话语的 的意象、诗歌的情志、诗歌的形态结构、诗歌的表现技巧等。第二章怎样阅读诗歌——鉴 象的感知能力、增强对诗歌形式的解读能力、努力提高审美判断力和感性认知力。第三章怎 备、创作过程和方法。书稿在深入分析诗歌内在结构规律和功能性特征的基础上
刘魁立先生是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基于扎实的文献功底、广泛的田野调查和留学经历带来的国际化研究视野,刘先生的民间文学研究既有前沿的理论构想,又含深厚的本土文化关照。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刘先生对“母题”“情节”等传统概念的创新性探索,以及对“生命树”等新概念的构建,在学界影响十分深远。同时,他也关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人乐府论著辑考与研究”最终成果。共辑考唐人乐府论著六十余种,据其文献特征分为初盛唐乐府论著、中晚唐及五代乐府论著、佚名及其他待考论著三部分。附录中收入了《教坊记》《羯鼓录》《乐府杂录》及《乐府古题要解》等四种唐代音乐史料文献。本书通过对唐五代乐府论著的全面搜集整理,考索作者、作时,辑录相关佚文
本书是对《论语》及先秦儒家经典文献中孔子诗学思想的研究。在孔子诗学视域中,“诗”不是一种抒情诗文,也不是一部诗歌总集,而是承载着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的诗学文献。其中“思无邪”为诗学宗旨,“兴观群怨”为诗学结构,“兴”为思想方法;孔门诗教是一种古典儒学哲学教育,“子曰”“诗云”乃先秦儒家独特的话语方式;“诗”与“仁”相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