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归真》全书共分七卷,其内容分别为伤寒醒俗、伤寒觉误上、伤寒觉误下、伤寒引正上、伤寒引正下、伤寒问症知方歌诀、伤寒问方知证歌诀等。其中卷一至卷三为醒俗辨误部分,即点醒世人对于仲景学术的误解,重点批驳、分析陶节庵及张景岳两位医家的伤寒见解;卷四至卷七为引正部分,分理论观点、六经证诀、问症知方、全方歌诀,其取仲景之法荟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张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甘姜苓术汤是一个中医药方,由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创建。该药方由多种草药组成
本书为日本江户时期医家森立之研究考证中医古籍《素问》的著作。森立之博取中国多种《素问》古注及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素问》考据训诂名著,慎思明辨,断以己意,并对当时发现不久的23卷本《太素》的原文与杨上善注进行了详细校勘。书后编有森立之考注要语索引。森立之三部《考注》稿本分藏于日本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及大阪杏于书屋,
《人体腧穴解剖图谱》助于学生准确把握穴位深层的局部解剖,促进腧穴定位准确。本书收录十四经穴361个、经外奇穴46个,采用标准穴位名称进行标注。从表面解剖、局部解剖及断面解剖多角度对穴位局部的皮肤、肌肉、血管、神经、骨骼等进行了剖析,阐明穴位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冠状、矢状、水平断面图准确地呈现给读者,使之一
本书是胡希恕先生、冯世纶教授两代中医大家对《伤寒论》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是胡希恕先生毕生、冯世纶教授多年反复研读、临床实践《伤寒论》的学术精华,也是两代专家通过教学、研讨活动,与国内外经方人士共同探讨形成的学术共识。本书阐明《伤寒论》是经方代表著作,经方是与《内经》不同的医药学理论体系。本书的亮点是对《伤寒论》原文进
本书由《唐本<伤寒论>》《宋本<伤寒论>》合并而成。《唐本<伤寒论>》,即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收录的《伤寒论》。《唐本<伤寒论>》不但含有宋本《伤寒论》的全部内容,而且含有宋本《伤寒论》没有的多条内容,在《伤寒论》的传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宋本<伤
本书由《脉经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金匮玉函经》合并而成。《脉经本<伤寒论>》是《伤寒论》版本中现存最早的一种古传本,收录于《脉经》卷七中。《敦煌本<伤寒论>(残卷)》是1900年发现的、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伤寒论》版本。由于敦煌本《伤寒论》抄写的年代较早,发现的时间较晚,元明清研究《伤寒论》的诸多名家
本书由《康治本<伤寒论>》《康平本<伤寒论>》合并而成。《康治本<伤寒论>》,是19世纪中叶在日本发现的、中国唐朝时期的《伤寒论》手抄本,1965年传入我国。《康治本<伤寒论>》全书1卷,仅存65条,50首方剂,文字与之后的宋本《伤寒论》互有异同。《康治本<伤寒论&
《注解伤寒论》是宋金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成无忌据《治平本<伤寒论>》或《元祐本<伤寒论>》注解而成(于南宋绍兴十四年刊行),故《伤寒论》学术界常称其为《成本<伤寒论>》或《成注本<伤寒论>》,简称“成本”。因《注解伤寒论》既有原文,又有注文,便于学习,故流传较广,以致很长时间
本书由《外台本<伤寒杂病论>》《病源本<伤寒论>》《淳化本<伤寒论>》合并而成。《外台本<伤寒杂病论>》是从《外台秘要方》中辑录出的张仲景文献,比定型于宋代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约早300年,较多地保存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原貌。《病源本<伤寒论>》是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