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六章:第一章论述贵州西南地区布依语声母方面的地理分布差异及来源等。第二章论述贵州西南地区布依语韵母方面的地理分布差异及来源等。第三章论述贵州西南地区布依语声调方面的地理分布差异。第四章论述贵州西南地区布依语部分核心词的地理分布差异及其成因与来源。第五章论述贵州西南地区布依语部分基本词的地理分布差异及其成因与来源。
基于传统文献学原文、转写、对译、意译四行对照的方法,在其中对译部分增加了语法标注,做到系统、全面、精细地描写鄂尔浑-叶尼塞碑铭的语言面貌,并对鄂尔浑-叶尼塞碑铭文献中的动词做了形态分析和描写。
本书在描写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框架下,以田野语言调查材料和相关研究文献的语料为基础,简要描写了达斡尔语(以布特哈方言为中心)的语言结构,达斡尔语布特哈、齐齐哈尔、海拉尔、新疆四个方言区语言使用现状、方言差异与语言发展趋势,以及达斡尔族历史上曾使用的清代“达呼尔文”和其他几种达斡尔文字研制及使用情况等。
本书根据18世纪所著文法书籍,进行整理、编辑出版的学术文集。书中就早期藏文文法、修饰、词藻、诗学以及藏文本身的渊源关系提出了不同于先人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藏文产生的时间提出了全新的看法。本书收录了苯教学者撰写的《藏文文法》《诗学》《辞藻学》《藏文动词的时态变化》等文学理论,具有原始文化特色,对于研究藏文语法具有较高的史
片马茶山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是景颇族的支系语言,在中国境内使用人数只有百余人。片马茶山人与缅甸茶山人跨江而居。2016至2020四年间,作者先后四次深入片马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抢救记录跨境濒危语言片马茶山语,用国际音标记录收集语料20余万字,并对其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全面系统记录描写,填补了国内外语言研究中这一领
本书分八部分:绪论部分梳理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研究背景、内容、目的、方法和调查设计等,对课题进行纲领性概述;第-章对语言生态学的历史进程、概念内涵和研究领域等进行逻辑论证,为课题的理论依据做出合理解释;第二章围绕宏观和微观语言生态环境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现状做出反思,为课题研究厘清思路;第三章对调查点的自然与人文环
全书分为导论、语音、词汇、词类、名词形态、动词形态、简单结构、复杂结构、信息结构及话语连贯,共9章。作者采用“沉浸式”“诱导式”相结合的田野调查方法,分析了沙德木雅语的若干语法专题。全书以形态句法学、功能—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为理论基础,兼顾了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变两个层面的诸多因素。该书为木雅语方言研究、汉藏语比较、语言类型
苗族很早就与汉族有较深程度的接触,因此苗族语言里保存了不少古老的汉语借词,这些汉语借词如苗族本族词一样,在不同支系语言之间形成严密的语音对应关系,并随固有词发生着演变。苗族在发展、分化、变迁的历史过程中,不同支系又与汉族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因此不同支系保存的汉借词又有所不同,这些借词不能在不同支系语言之间形成语音对应关系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语言学专著,汇聚上古汉语词汇,历代学者奉为圭臬。郝懿行参考汉魏五家注,晋郭璞注,唐陆德明音义,宋邢昺疏、郑樵注等前人注疏,广泛征引古籍,以声音贯穿训诂,探求词源,并注重目验考辨名物。
本书分为1-9年级上下册内容。包括:问候、颜色、这就是我、游戏室、食物、爱运动、做游戏、动物和宠物、在农场、时间、大自然、水果、四季、我的房子、计数、穿衣戴帽、职业、这和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