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势力均衡”为主题,评述*次世界大战前七十年中欧洲英、法、德、奥、意、俄等国武装冲突,特别是运用外交计谋争雄称霸的情况。这七十年是欧洲作为世界中心的*后时期,也是欧洲“均势”的*后时期。其后,随着一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作为欧洲中心的地位从此一去不返。
从15世纪到20世纪,在将近500年的时间里,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于鼎盛时期遍及全球,从欧洲大陆延伸至大半个拉丁美洲和美国的部分沿海地区,甚至横跨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太平洋。他们的历史与大多数欧洲国家紧密相联,诸多重要时刻和重大事件都与他们的名字密不可分,从与路德的交锋,到对路易十四的胜利,从大败拿破仑,到引发世界大战。本书
本书重现了奠定当今欧洲格局的文明孕育和形成的历史。查理·马特、矮子丕平、查理大帝等关键人物,对欧洲核心版图确立有着重大意义,而基督教则塑造了这段历史的政治、经济、伦理、艺术和时代气质。本书通过考古发现、古典文献、建筑以及各种文物真迹(珍宝、壁画)、复原图等原始资料,让读者了解中世纪欧洲错综复杂的历史细节,
在作者笔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是帝国与帝国、军队和军队之间的冲突,还是个人与个人的对抗:英王与德皇,好战者与和平主义者,矿工与贵族。霍赫希尔德在描摹战场将领和英雄人物的同时,聚焦那些长久以来遭到忽视的战争批评者,展现他们遭逢的道德冲突、蕴含的救赎力量。本书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这场“伟大战争”的同时,也驱使我们正视
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克里斯托弗·希伯特所著城市传记系列中的一册,本书上启古罗马时代、下至20世纪60年代,聚焦伦敦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建筑风格和城市建设的变迁、市民的社会生活、社会风俗、城市文化、交通卫生等方面,强调了政治、宗教、经济、战争等因素对城市历史的塑造作用,文字典雅而风趣,引经据典、图文并茂,是历史爱
本稿为上海市“二轮志书”的一部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编纂,专门专业机构和专家具体承编,上限为1978年,下限为2010年,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相关事业发展的历程和成就。
本书内容包括:“古希腊”概念向碧虚造;古希腊三大名著质疑;西方古典学“雅典”概念层累造成——16世纪至18世纪以“雅典”为核心的“古希腊”概念之演化等。
本书为作者集十多年研究成果精心创作而成,旨在揭露1936年至1945年间西班牙人民在其激烈的内战中的恐怖遭遇。书中所描述的恐怖事件发生在战场的后方,作者称其为西班牙大屠杀。它们之前一直没有得到历史学家们的关注,现在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幅全面的图景:对大约20万名受害者的大规模法外谋杀、草率的简易审判、酷刑、对妇女和儿童的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大英帝国辉煌鼎盛的时代,当时的伦敦是世界上繁荣至极的城市。然而在盛世浮华之下,英国普通民众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走在1852年的伦敦街头,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火车呼啸着穿过闹市,贵妇人的马车撞翻了路边的小贩,凌晨4点出门的小职员步行10公里刚走到办公室;新建的工厂鳞次栉比,无家
《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公元990-1992年)》是查尔斯·蒂利的一本力作,再版于1992年。他在本书中,用欧洲1000多年的历史,解释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机制——强制和资本在欧洲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蒂利认为国家是运用强制的组织。国家的形成和强制是分不开的。资本可以用来购买强制手段,因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