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一章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历史风貌,从原始社会的洞穴说起,按照时间顺序,一直到近代,将各个时代的建筑特点和风格做一个简要的说明。第二章重点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故宫,天坛、孔庙等历史建筑,古典雅致的园林,以及充满智慧的各色民居,将它们具有特色的文化内涵一一阐述。最后一章从乡村和城市两个方面分别介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魅力却又最为深奥的部分。它以极为简单又极标准化的构建,组成了千姿百态又千变万化的种类,承担起中国古代建筑中出檐悬挑、承托梁栿、装点檐下、显示等级等功能,其榫卯之精巧又作为中国建筑木工技艺的最高典能。本书作者在这一领域中研究与实践达四十余年,并以十二年的努力写成此书。斗栱的历代变化悉收书中,卯榫之
《环境艺术效果图表现技法》力求在手绘表现技巧方面让学习者易懂、易练、易掌握;是环境设计相关专业手绘实验、实训课程的指导与实践训练的范本
由我国8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15年潜心研究推动的圆明园数字复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已实现圆明园全貌90%以上的数字复原,其多项数据指标均创下世界园林遗址研究之最。这次复原工程共清理收集档案10000余件,完成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41个圆明园景区128个时空单元的复原研究工作。其数据规模之庞大、史
本书在介绍了景观设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对城市空间基面进行了点、线、面的组合与构成,形成颇具典型性的景观空间--城市广场、城市道路和城市住区,以它们为场所领域,探讨了景观设计的技巧与方法。内容包括景观设计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内容与构图技巧、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工作流程及方法、城市住区景观设计
《多维领域与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探微》以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体,探讨其多维度领域及其生态化理念。《多维领域与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探微》以环境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与特征、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流派、设计师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任务、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的表达技法的界定为开端,分别论述生态化材料与环境艺术设计思维方法,生态化视阈下的环境艺
《建筑微言(第2版)》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师王小东撰写的以建筑为主题的短评。本书以王小东院士开通的“建筑微博”为主要素材来源,对于当前建筑界的诸多现象进行了评论,尤其是对于当前建筑界的奇、丑、怪,追求奢华与体量的“新巴洛克风格”进行了批评。基于这些批评,王小东院士在短小的“建筑微言”中贯穿了自己的建筑设计理念,
中国建筑艺术
《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主编,并组织建筑界、城市规划界、艺术界、文化界等多方面专家共同编辑完成,是一本全面记载中国建筑艺术发展状况的综合性年刊。《2015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客观记录了2015年度中国建筑艺术创作与研究的主要成果,系统反映了我国城市和建筑发展中的新成就、新问题、新趋势。主要栏目有
建筑先是人生的戏剧,然后才是视觉美的造物。用相貌来代替造型的观念,对于一般读者,更容易以拟人的想象去透视钢骨水泥、红墙绿瓦后面的人生。为建筑看相,就是笼统、完整、哲理地看建筑。我希望不论行内行外,大家都以一种幽默感去看这个世界,看形形色色的建筑;都能若有所感而会心一笑。 在这本书中,作者谈建筑的造型、色彩、比例,谈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