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本体论》从二人转的历史、文学、音乐、表演四个方面剖析二人转本体的成因、本体的构成、本体的形态、本体的特色及本体的性质。提出了二人转艺人以演出方式维系个人生存,从而追随观众流动演出、迎合观众而进行创作是二人转本体形态的基本成因;二人转的本体是多元化的演艺结构,即包含歌舞成份、戏剧成份、曲艺成份、杂技成份等,其中核
上*梆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迄今有400余年历史。在清代乾隆中后期已经盛行,嘉庆、道光年间班社林立,名伶辈出,剧目竞现,流派纷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上*梆子是个5声腔剧种,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其音调高亢活泼,具有粗狂、健康的农民艺术特色。收集整理
全书实验部分对舞台灯具认知与吊挂、挂设与灯光吊杆控制、12通道数字调光台的使用、Code288调光台的使用、高级调光台的使用、舞台灯具光度测试实验、小型演出综合编排等实验进行指导,实验目的明确,实验预备知识完备,实验内容与步骤具体,过程详尽,操作性强,既能方便教师组织实验教学,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习题部分促进学生对知
《梅兰芳学刊》系列是梅兰芳纪念馆打造梅兰芳研究中心的重要举措之一,拟每年出12辑。本书系《梅兰芳学刊》(第七辑),是以第四届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论文为主,共收录论文22篇,约36万字,图片约50幅。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以及十余位青年学者,分别从表演理论、跨文化交流、梅派经典剧目的创作改编与演
本书采用了“半小说”形式,虚构了一群热心戏剧探索、喜爱表演的师生,通过他们日常的上课、交流和排演,传达出作者的戏剧主张,要求演员进行真实的、深刻的、完全的现实主义创作。通过对课堂实践的记录方式为读者生动、有趣、深刻地阐述了“体验”在表演艺术中重要的作用,以及实际学习、运用的方式方法。是一本对演员以及有志学习表演艺术的读
余上沅、李健吾、顾仲彝、赵铭彝、魏照风、陈古虞、陈汝衡、陈耘、陈多九位戏剧名家在中国现当代戏剧史上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都曾就职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是著名教授,更是学术高峰。他们为戏剧文学专业与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推动中国现当代戏剧及新中国戏剧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戏文名师》由上海戏剧学院
山东快书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2006年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通过作者长期田野调查及文献剖析,考证了山东快书源流,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分析了发展规律,展示了主要发展成就,对表现形式及代表作品生成演进、职业队伍、艺术本质、文化价值、“武老二”时期的民间发展道路、新世纪的新发展、创新发展路径等进行了
本书收录了陈薪伊的导演手记、散文和剧作,其中导演阐述28篇,剧作7篇,散文5篇,较全面地展示陈薪伊近年来的优秀作品及成果,对当今的戏剧工作者有重要参考意义。陈薪伊导演的作品连续10届14次获文华奖,她编剧的黄梅戏《徽州女人》获曹禺戏剧文学奖,还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及中国戏剧节、中国艺术节、中国京剧节、各省市戏剧节
中国传统戏曲与欧洲古典歌剧是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上开出的人类艺术瑰宝。这两种艺术都是以音乐、文学、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在西方音乐发展史和西方戏剧史的范畴中,古典歌剧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但是了解西方戏剧发展史的一个侧影,更是探寻欧洲声乐艺术发展轨迹的一个重要维度。同样,中国传统戏曲几
本书包含了1000多张2彩照片,展示了使作者成为巴西柔术界最令人畏惧的选手和现在最受欢迎的教练之一的动作。这些动作被证明是可以在巴西柔术锦标赛和综合格斗笼中获得控制优势的技术,如扭倒抱摔、封闭式防守、突破封闭式防守、蝴蝶防守、开放式防守、侧位控制、半防守、背后控制。分别讲了穿道服和不穿道服的技术,无论是为巴西柔术锦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