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在生成语法框架内对传统蒙古语构成“副动词”的形态成分进行了全新意义的界定和句法解释。一直以来,蒙古语语法受传统语法重词法轻句法的理论束缚,对蒙古语“副动词”问题没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和分析。本书运用生成语法对蒙古语“副动词”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提出构成蒙古语“副动词”的形态成分除了构成“UkU=jUsege=kU生
本书运用接触语言学、语言类型学、比较语言学、语法化等理论对南部壮语语法进行研究,认为:1.受汉语影响,本为典型VO型语言的壮语具有了OV型语言的某些特点。2.汉语对南部壮语的影响远大于南部壮语对汉语的影响。3.南部壮语各个土语,因接触的汉语方言不同,借入的语法词存在差异。4.语言接触使南部壮语增加了部分特征,同时部分特
本书稿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回鹘文献中的借词类型统计、对音及其创新研究”(18BYY195)结项成果。属于敦煌学领域的语言文字学研究范畴。研究对象即选取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吐鲁番高昌故城、黑水城等地出土的纸质、碑刻等回鹘文文献,时间断代以唐代宋代为主,兼有少量清前期的文献。内容上涵括了回鹘文文献的所有大类,凡是已经刊布出
本书收录了6000余条适用于日常生活的、突出词义实用功能的维吾尔常用词,按维吾尔语字母顺序编排。每个词条一般由词性、释义及示例三个部分组成。词性主要包括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后置词、代词等;释义主要选取了满足日常学习生活,且使用频率较高的释义,突出了词典的实用性;示例则完全体现了常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弱化及变形特点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高校民族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高校民族语文学科与专业设置的基本状况、高校民族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等。
本书分为5章,主要内容包括:维吾尔语谚语研究综述、维吾尔语谚语中语词特征的计量分析、维吾尔语谚语句法特征的计量分析、维吾尔语谚语文化含义的计量分析、维吾尔语谚语的翻译策略与修辞特征等。
本书稿以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泐方言为研究对象,作者依托详实的语言材料,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法、描写法、比较法等现代语言学理论,突出参考语法“全面性”“系统性”“微观性”和“原创性”等特点,对西双版纳傣泐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共时描写与分析。傣泐语是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的语言,是中国
本书稿选择了《华夷译语》最早、最珍贵的版本,即北元宣光元年(1370年)编撰的《華夷譯語》作为研究对象,对其845个词目、4000多个音译汉字做反切研究。以明代乐韶凤等人于洪武八年(1375年)编撰的《洪武正韵》作为反切工具。全书稿由前言、蒙汉两种词目索引、文献扫描、词目反切、拉丁转写、传统蒙古文转写和附录(涵芬楼秘笈
该文稿是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语音学、蒙古语族语言研究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西北民族大学教授格根塔娜的学术论著。随着语言学研究的进步,方言研究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语言学分支,在此理论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该文稿是蒙古语肃北方言研究论著。该文稿由三个部分组成:语言学、词法学和方言词汇。通过该研究能够较科学地、全面
本书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藏文的构成和连接词的用法;第二部分讲述了藏文的构成规律和三式的使用方法。书中引用了在藏文文法研究方面的诸多观点,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与探索,并结合自己的研究作出了科学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