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清乾隆时期硬木家具、装修、装饰艺术的特点.书中很多装修、装饰艺术构件特别是十六罗汉屏风为首次面世。这本书中许多珍贵木雕作品经过认真细致的保护修复才得以展现给世人.故宫乾隆花园保护项目.抢救性修复了大量硬木装修、装饰及家具。对于乾隆时期遗有的珍贵文化遗产应坚持研究与保护有效结合,并将其传承给下一代。
徐公芳主编的这本《中西建筑文化》以建筑文化的基本属性为逻辑起点,让学生了解建筑是一种文化现象。由此出发,介绍中西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及其当代发展;介绍中西建筑文化的思潮及其交流;介绍中西著名建筑家及其成就和精神;介绍中西著名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本书体系比较完整,体现了建筑是文化的基本理念。
在当今中国消费主义全面侵袭的时代,建筑的核心价值正越来越彻底地被纯粹的商业动机所主导,如何在功利与资本的洪流下保持建筑应有的公共属性?张为平编著的这本《现实乌托邦--玩物建筑(都市可能概念工场)》是一部基于中国现实都市状态的研究、设计与评论文本,试图实现公共性对于商业强势控制的“逆袭”。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特载、优秀建筑作品、优秀设计档案、讨论、建筑焦点、建筑艺术论文、海外掠影、建筑艺术论文摘要等。
余如龙主编的《东方建筑遗产(2013年卷)》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国寺,立足地域,兼顾浙东乃至东方古建筑文化,以多元、比较、跨文化的视角,探究东方建筑精粹,其中涉及建筑文化、建筑哲学、建筑美学、建筑伦理学、古建筑营造法式与技术、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东方建筑对外交流与传播,同时兼顾古建筑专题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等。
百科全书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覆盖人类社会各学科或知识领域的知识海洋。有人曾说过:“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而知识重在积累,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希望通过《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的出版,让百科全书走进千家万户,切实实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
本书以景观设计园林设计为职业规划的学生和从业人员为读者群,展现了“手绘表达”的重要性,本书内容共分为九章,详细讲解了引人入胜的景观,场景写生,概念表达,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透视图,轴测图,方案预算,构造细节以及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和考文垂和平花园等方面的知识,图文并茂,讲解详细。
众所周知,回溯学术史,在探讨前辈足迹及功过得失之时,其实也是在选择某种传统和规范,并确定自己的学术方向。只有通过了解前人研究的经历和当前研究的现状,以已有的基础作为工作的起点,认清自己所处的地位。只有弄清学术渊源与发展沿革,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才可避免炒前人的冷饭。对于任何置身吴哥古迹保护与研究中国学者而言,吴哥古迹的
“新古典主义”时期是人类社会史上的一个转折阶段,这一风格的产生可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推动,既包括古典主义的伟大成就,又根植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思想,同时又结合了西方各国的社会状况,多样而复杂,广博而深邃。当中又以建筑创作受其影响最为巨大。为了让读者更易于理解“新古典主义”与其建筑,于辉、张宇编著的《图释新古典主义建筑》
全利、杜涛编著的这本《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教程》共分五个方面进行介绍,包含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东西方园林艺术历史及发展方向、园林景观要素常用的表现方式和园林景观制图规范及要求、园林景观项目设计的操作过程与基本程序、园林景观设计各造型要素的类型及其功能和设计要点,最后是实践与运用阶段,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国内外经典案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