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康德统觉理论的思想语境出发,深刻剖析其核心范畴“先验统觉”的丰富内涵,着力诠释康德如何论证先验统觉的客观实在性,又是如何基于先验演绎中的统觉理论实现对理性心理学的批判和限制等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历史性地考察德国古典哲学与现象学对康德统觉理论的批判性发展及改造。本书注重综合研究和文本个案相结合,以康德统觉概念及其运用
本书从毕达哥拉斯的出生开始记叙,详述了其青年时期和在全希腊闻名的过程,尤其是他师从阿那克西曼德和泰勒斯,以及在埃及从事长达20年的教学工作,之后作者还记叙了毕达哥拉斯的晚年生活,并且翔实地勾勒出了他的思想精髓,并为其创办的名闻遐迩的学术共同体留下了独特的记叙。本书还包括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其他相关著述,为读者了解其
本书是休谟将《人性论》第三部分改写而成,是休谟关于道德思想的集中论述。由于《人性论》的出版并没有在欧洲文化界产生多大反响,休谟在保持《人性论》第三部分基本观点的前提下,删除了大量晦涩的哲学术语,改用简练顺畅的文字,以《道德原理研究》再次出版,出版后在英国和欧洲广为流行。本书明确地讨论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以清晰、严谨的形
本书是休谟的哲学代表作。休谟在书中阐述了他的基本哲学思想。提出了哲学史上的“休谟问题”,即“关于事实与实际存在的推理”问题,他认为人们之所以认为某些东西之间存在因果联系,与其说是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不如说是由于习惯。休谟藉由本书的撰写,逐步执行了如下的哲学改造计划:从摒除自形上学预设出发的思辨哲学开始,接着承认与接受人
本书如实地分析了德勒兹有关伦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形态,探讨了德勒兹伦理致思的核心问题:伦理的僭越与生成。重新诠释了其思想智识里所涵摄的伦理精义。这经历了不同理论形态的置换与转变,并具体表现为道德价值本体论的剥夺、反谱系学的共生、朝向生成伦理的价值指涉以及感性身体力量的描述等等。以此,德勒兹给予了伦理学非常独特的规定。从根
本书试图从科学、艺术、伦理三方面重构尼采。不仅回应了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尼采与自然主义尼采与达尔文主义的争论,还梳理了尼采与超人类主义运动尼采与德性伦理学运动的关系。作者认为,无论尼采探讨的是狄奥尼索斯与阿罗波荷马与赫西俄德,还是物理学、生理学和进化论,他都没有放弃对人类文明、生命未来的探寻与思索。
本书以巴塔耶哲学思想研究为依托,对后现代哲学的范式和路径进行探析,特别是对拆解辩证法的异质学、超越理性思辨的内在经验等进行了深入述评。本书秉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聚焦现代性问题,在开阔、透彻、务实的思路中把握后现代哲学,探讨其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多彩表现,阐明其理论缺陷和在拓展思维空间、建构精神世界等方面的启发意义,并结合
本书聚焦于柏拉图的经典篇章,使其经典理论遗产再次进入当代大众视野。柏拉图(Plato)之所以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并不仅是因为他有如此多的著述,或者是他的许多思想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还因为他写作的方式。作为一位作家,他的创作魅力体现在其众多经典对话所反映出的巨大艺术造诣,以及其
本书是一部哲学人物群像著作,讲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耶拿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法国大革命之后,德国小镇耶拿成了德意志知识生活和知识精英的据点。歌德、谢林、施莱格尔兄弟、蒂克和诺瓦利斯等汇聚在这里,组成了一个思想家社区,不仅探讨科学、形而上学问题,还探讨政治和人文问题。他们不仅质疑社会传统,还决定重新思考当时的世界
《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哲学学会主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性刊物,1986年至2001年由张世英先生任主编,洪谦先生、贺麟先生和熊伟先生为顾问,对推进中国学术界关于德国哲学乃至整个外国哲学的研究做出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贡献。《德国哲学》为CSSCI(2023-2024)收录集刊,现任主编为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