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塔斯基逻辑后承语义定义的产生背景、基本适当性条件与不足,剖析了其所面临的必然性、形式性和逻辑性挑战,创新性地从基本的人类状况出发给出了基于同构不变标准的一般不变性解决方案,并在评析、回应学界对其逻辑后承语义定义及这一标准的批评过程中,澄清了一些混淆和误解,讨论了其定义和标准在哲学和逻辑学上的重要意义。本书还包
本书使用文献研究法讨论了一个数理逻辑问题:弗协调集合论是否优于经典集合论。书稿从张清宇先生的弗协调命题逻辑出发构造一阶谓词系统和集合论系统,并构造模型证明其非平凡性,结果证明现有的弗协调集合论不优于经典集合论。本书同时还用模型证明了弗协调集合论的非平凡性,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其应用领域,实现了洛韦和塔拉法德的猜想,将广义
本书为德国当代著名的现象学家沃尔夫哈特·亨克曼文集,为十六篇研究舍勒的论文,涵盖了舍勒的现象学、知识社会学、哲学人类学三大主题:第一部分讨论了舍勒现象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现象学史的概念、意向性问题、先天学说、理性与情感、舍勒对柏格森的接受等话题;第二部分涉及舍勒新开辟的知识社会学研究领域、文化解释学、现实性
本书基于日常推理立场,较为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自然语言中的“若,则”句,提出了集真值性和推演性的日常蕴涵。以日常蕴涵理论为基石,构建了日常(推理)逻辑(主要包括命题逻辑公理系统GM和一阶谓词逻辑系统W),初步实现了传统逻辑思想与现代逻辑技术的系统性、有机性结合,并可能根除两个长期困惑逻辑学界的棘手问题:经典逻辑与日常推理
《俞吾金全集》共20卷,将俞吾金教授的全部作品分为生前出版的著作,生前发表的中文文章、外文文章和遗作三个部分,汇聚了俞吾金教授一生的学术精华,是其哲学思想的全面体现。全集不仅收录了俞吾金教授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哲学文化和美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专著,还包含了俞吾金教授生前发表的
如何从统计相关中剥离出因果关系一直是定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因果推断方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本书以潜在结果模型和因果图为理论基础,重点介绍回归、匹配、倾向值分析、工具变量、断点回归、面板数据、双重差分和合成控制等常见的因果推断方法。在对每种方法的原理及使用条件进行介绍的同时,还用Stata软
本书基于现象学对生命事件进行探索,旨在深度描述并诠释生活中的隐微现象。这些现象包含了个体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羞耻、遗忘、脆弱、苦难、侥幸等。而一切生命现象,诸如身体、艺术、文化,在根本上都是表象性的,但在其缝隙处,有微光和异质物露出,言说隐微者为人们重新提及智慧提供了契机,而生命直观则是最契合的方式,通过生命
"王路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也是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研究专家。他提出逻辑就是“必然地得出”,相关认识推进了国内现代逻辑观念的传播,影响了几代人;他提出应该在系词的意义上理解being,并且把这样的理解贯彻始终,他的观点颠覆了传统认识,被称为一“是”到底论,引起国内西方哲学界持久的热烈讨论;他提出句子图式,为哲
本书从生动有趣的情景片段入手,深入浅出地诠释逻辑学原理,让读者轻松了解逻辑学常识、辨别语言陷阱、破斥逻辑谬误,提高逻辑思考能力。说不出逻辑学是什么,并不意味着逻辑学距离生活很远,事实恰恰相反,逻辑学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只是鲜少被注意、被提及而已。生活不是童话世界,现实问题极其复杂,想要把握事物的本质,仅凭直觉思维是不
本书首先探讨了逻辑的观念,并通过回顾中西方推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和内容,提出了研究所秉持的逻辑观念和方法,即以逻辑与文化关系为纽带,深刻认识并高度认同关于逻辑具有共通性和特殊性的思想,坚持文化逻辑观,精准运用“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的方法。其次,提出并初步构建了比较逻辑学的理论框架,创新性地提出比较逻辑学描述、评价、汇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