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组织策划,由中国历史研究院高翔院长担任主编。本书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原创性、厚重性、系统性和思想性,重点收录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各领域优秀学术成果,特别是发表学术期刊无法承载的长篇文章。本书收录《周秦聚落结构及行政统属关系的演变》、《唐代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在当今中国史学进入极好的发展时期,并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走向世界的大趋势下,该书所收论文阐析的观点及提出的问题,对于中国史学如何保持自身的特点与风格,在准确观察和分析当今世界史学发展潮流的同时,融入到这个趋势中去,是十分有益的。
历史学家是在重建真相,还是在讲述故事?从古希腊历史学家的奇闻逸事到现代历史学家的各种研究方法,《历史之源》向我们阐述了我们与历史的关系,以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如何演变的。通过一系列史例,作者阿诺德为我们揭示了研究历史和理解历史的方法。我们读完后定会无比兴奋,因为我们不仅能从中发掘过去,还能发掘自己。
本书集中梳理了汉魏六朝不同历史阶段中文人社会身份与政治角色的变化过程,并从文学创作与文人身份的关系出发,对汉魏六朝文学发展中创作生态、文类选择、风格演进、批评范式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本书选择了较长时段的研究,摆脱了断代文学的限制,以一个宽广的视角,整体梳理了唐代以前文人身份变化的历程,以及随之产生的文学生态的变化
《史学杂稿续存》一书曾于1980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商务印书馆此次再版以1980年版为底本,将其纳入“黄云眉著作集”。为便于读者阅读和使用,此次再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原版为简体字直排,本次出版改为简体字横排。采用通用规范汉字,除确系错讹误字外,对原书中的通假字及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予改动。二、原书采用提行分段,改
柯林武德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历史哲学家之一,其遗作《历史的观念》曾为其赢得无限声誉。而《史学原理》是柯林武德生前计划作为《历史的观念》的姊妹篇共同出版的另一卷历史哲学著作,并对其寄予厚望,甚至视为毕生之作。遗憾的是,柯林武德生前只完成了写作计划的大约三分之一,且手稿始终未被后人发现。 199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宣布发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的专业学术研究著作。约翰·托兰(1912-2004),主要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日本史以及德国史研究,其代表作《日本帝国的衰亡》曾获“普利策奖”。晚年托兰曾两次来华,为中国同行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无私帮助。本书详细叙述了托兰的成长与学术经历,剖析其著作的史学研究方法,阐释托兰的史学研
《新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组织策划,着眼于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史学发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学创新的道路。本书是第15卷,主题为“社会史的新探索”,聚焦国内社会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边缘空间”收录的三篇论文以清代闽浙赣边区移民、越南的民间教派、清末东北的“马贼”为研究对象;“转型秩序”收录的三篇论文以民国时期的民党、
本书尝试对西方全球史学进行系统梳理与综合研究,这对国内外学界而言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世界历史学自身发展的学术背景下,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对西方全球史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对其学术价值与局限进行了深入分析,给予其适当的历史定位。书中设定的各个研究专题是全面把握西方全球史学
本书收录司马光的《家范》《法言集注》《太玄集注》《潜虚》和《老子道德论述要》五种,全部为子部书。《家范》为司马光杂采经史,搜集古圣贤居家之嘉言懿行编成,凡十卷十九门,自祖、父、母至妾、乳母,并有论说。对家庭中不同身份、不同成员的行为具有示范作用,也反映了司马光的齐家理念。司马光对扬雄之学非常重视,于扬雄《太玄》《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