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纬先生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脉络作为主线,通过对东周列国主要人群迁移趋势的动态描述,重新为诸子百家的纷至沓来绘制清晰的脉络。全书突破以往将东周历史与诸子思想分开叙述的既有范式,将诸子哲思置于各国历史演进互动的背景之下,提出中国古代思想起源的全新范式,为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在唐宋以降的中国,哲学的沉思实实在在地浸润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最终呈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风雅。文人之雅,并非一种被设定的特殊品味,也不是某种特定的文化习性,而恰恰是经由长久的省思演变来的一种生活态度。在以物为代表的生活世界的营建上,中国哲学的省思是超拔的。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人之物的思想史研究。正文部分有十章,每一章专
本书宗旨是趣谈中华先哲思维技艺。精选中华先哲思维技艺典型案例,围绕逻辑核心内容——概念、命题、论证、规律和方法,揭示其逻辑内涵,兼及其在现代的应用,促进逻辑知识的普及和运用。本书用电子检索手段,从《四库全书》和《四部丛刊》等特大型丛书电子版,选取先哲思维表达技艺的典型案例,对案例选取加工,推敲再三,揭示中华先哲思维语言
崔大华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史家,其学术成果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充分重视与肯定。本书即是崔大华先生著作的汇集,包括《南宋陆学》《庄子歧解》《庄学研究》《儒学引论》《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理路及当代价值》《宋明理学史》《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册)》《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等。这些力作,不仅
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慧能、朱熹、王阳明这十位哲人及其经典基本上能够代表中国古代哲学的**水平。本书把道问学看作中国哲学的灵魂,并以道问学阐释中国古代十哲及其哲学的特质。首先,通过对《易经》《尚书》《诗经》《国语》等经典著作的哲学思想的阐释揭示了中国哲学的原生系统。然后,从古代汉语的哲学特点出发
建设好中国特色的中国诠释学,不仅应该借鉴西方诠释学的精华,而且更加必须发掘和阐扬中国古代诠释学的精神、法则与效应,发掘并弘扬中国历代哲人学者经典诠释的能力,使之相互阐发、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本书以历史观察为引导,第一,考察中国历史上一些诠释学大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派别,追溯其诠释目的、诠释思想的历史渊源,尽
书稿除导论外,由六部分内容组成,分别为寻本根之妙探大化之赜立成人之道求致知之方通古今之变明为政之要,并从这六个部分分别论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规律论、认识论以及格物致知、修身为政等思想,而先秦哲学、两汉经学、佛教哲学、宋明理学等四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始终贯穿其中。整体来看,书稿体系完备、层次分明、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兼
“学哲学、用哲学。”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大批思想家,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经典。领导干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汲取其中修身齐家和治国理政智慧,将对提升自身素养、完成时代使命有很大帮助。 本书以解读中国古代经典里的思想智慧为主题,汇集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
《畿辅哲学研究(第一辑)》一书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文集,由河北大学畿辅哲学研究中心组稿,作者均为来自国内高校的著名哲学学者。河北古称“畿辅”,河北古代哲学家及其思想为中国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论文按研究主题,分为先秦儒学、汉唐儒学、近现代儒学、经典与诠释和比较哲学五个
《中国哲学原论》共六卷,包括《导论篇》、《原性篇》、《原道篇》(三卷)和《原教篇》,不以个别哲学家为对象,而是以若干名辞与问题为研究中心,贯论中国哲学。重在探寻中国哲学问题与哲学名辞义训之原始,进而引绎其涵义,观其涵义演变,并以此彰显思想义理次第孳生之原。全书本哲学以言哲学史,又本哲学史以言哲学。本书是《中国哲学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