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价值观念流变研究》主要针对先秦儒学价值范畴展开论述,并对诸多价值范畴的后世演变进行相关分析与对比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方面均有重大意义。
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超越性价值,凝聚着古圣先贤们的政治智慧和管理经验。自创始人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之后,孟子、荀子等儒家先哲则予以继承并不断丰富发展,他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追求倡导奉行内圣外王,认为统治者要实施德治仁政,要以德修身,要以民为本,并能做到选贤使能、礼法并用,同时还提出了具体
近几十年来,学习传统文化日益成为当代中国人的自发之举。近年来,国学热度不减,但随之而来的学习问题也不少。那么该如何正确有效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呢?这便是本书的研究与写作动机。本书基于尊重与顺应当代中国人普遍接受科学的现代教育事实,运用大家所熟悉的现代叙述语境与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透过文言章句的字面之义,系统解析了儒学深层
从布衣到丞相,个人能力尽显。促进中华统一,见证秦朝辉煌。却因私欲让大秦走向万劫不复……
本书力图通过对荀子管理思想、观点以及管理实践的梳理,让读者窥见荀子要求管理者重视人的作用,知人善任、任用贤能;要善于明分使群,进行合理的社会分工和职业划分;对待利益要先义后利,以义克利;国家治理要隆礼重法,礼法交融,道德和法治结合;对外主张王道,反对霸道,践行力术止,义术行的原则;让无为而治的管理最终达到富国富民的目的
明代朱得之的《庄子通义》是现存明代最早的一部解庄著述,其在继承前人解庄成果的基础上,会通儒道,注重吸收阳明心学的思想,以心学解庄,开创了庄学的新局面。其对《庄子》外、杂篇真伪的考论及对《庄子》《列子》关系的辨析也对庄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编校者以《庄子通义》浩然斋本为底本,参校丁坊本、李栻本和傅山本进行点校,其中浩然
本书为四川民国的著名学者袁焕仙先生的主要著作结集,共十一部:《榴窗随判》《黄叶闲谈》《中庸胜唱》《灵岩语屑》《酬语》《<心经>三讲》《通禅与王恩洋》《东方学术界之函讨》《统说<庄子·齐物论>》《高山佚韵》,以及《国是主张及宪法意见》等。本书所收录篇章,都是根据现仅尚存的雕版所精校。本书的出版,将会对四川民
孟子以“知言”自称,以“好辩”“善辩”著称。孟子“知言”,指的是孟子认为自己善于分析、理解、评判别人或偏颇(“诐辞”)、或夸张(“淫辞”)、或邪谈怪论(“邪辞”)、或闪烁其词的话(“遁辞”),而这四种言辞正是孟子辩驳的对象。本书基于语用论辩学的“批判性讨论模型”和“策略操控”理念,提炼出孟子论辩性话语合理性“一体两面”
本书以大众通俗读物形式讲述《老子》(即《道德经》)帛书出土50年、楚简出土30年来的众多研究成果,以帛书甲本为底本,结合楚简,考校2000多年来20余部重要的传世版本,参考近90年来数以百计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老子》原貌,复原《老子》的本意与真谛。本书设置复原本(以帛书为主、楚简为辅)、释文本(以帛书
有没有一种关于财富的哲学能引领我们走上财富正道?只有认清了财富来源的本质,才能找到获得财富的根本途径。 本书以儒学为切入点,将经济与文化跨界融合,引出大众普遍关注的财富话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部文化普及读物。通过与国内儒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对话,以访谈交流、一问一答的形式,将儒家经典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