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王船山哲学文本,参照“内在诠释”的理路以及诠释之“道”“术”的策略技巧,对王船山哲学进行研究,提出诸如宋明儒学“三系说”、“无终始”即现实世界的宇宙论、“太极”本体论、性之潜在与实现、两个层面的工夫论、基于“进化”的循环历史观、君权的“合法性”“正当性”以及“资治论”等一些新的观点,并提出儒学“实存道德描述”“
本书共计4章,分别探讨顾炎武的生平事迹、《日知录》的版本、《日知录》的文本和批注、顾炎武与《日知录》的学术影响四个方面的内容,并进一步说明《日知录》作为儒家经典的诠释及其对清代经学的影响,考察《日知录》一书在明清鼎革背景下的接受史和变迁史。本书在广泛吸收前人和时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知录》的版本、文本、点校、注释、
顾炎武--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明末清初大学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世称亭林先生)所著《日知录》,是其本着明道、救世的宗旨,经年累月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自言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梁启超推崇《日知录》为清学之开山,认为其中之精要实乃四、五百年来思想界之一大解放也。《日知录》传世较广的三种版本,即清康熙间潘耒刻本、乾隆间《四库全书》钞本及道光间黄汝成《集释
《日知录》是一部体现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学术著作,共三十二卷。本书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本书内容宏富,贯通古今,而且长短不拘,最长者有5000多字;最短者仅有9字。内容大体分为三类:经术、治道、博闻,而核心则是治道。作为一部体现顾炎武思想的学术著作,它涉及社会经济、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经史艺文等众多
王心敬,字尔辑,号丰川,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终身蛰居鄠县,以讲学和著述为业,他的学术思想是以心学为基础、经学为依据,内容涉及政治、教育、农业、军事和荒政的博大思想体系。本书以关学大儒王心敬为主要人物,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运用文学笔法生动演绎了清代著名关学学者王心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粗线条刻画了宋明及清初儒学大
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颜李学派,产生于天崩地解的明清之际这一特定的自我批判的历史时期。本书主要分两大块论述颜李学派,首先论述其自身产生的时代背景、以事功为首的功利论思想体系,以及代表人物颜元、李塨的思想传承以及两人在个性与学术上的异同。其次论述颜李学派对清代以及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尤其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近代主旋律下
《四存编》由《存治编》《存性编》《存学编》《存人编》合成。《存治编》主张托古改制,倡导效法三代,恢复井田、封建、学校等王治,表现了对当朝制度不满的社会思想。《存学编》以辨明学术为主,认为圣贤立教与异端有别,圣贤之学在于事事表现为实用,而异端则是空谈心性,以此批评性理儒学的空疏,崇尚实学。《存性编》批判了宋儒以善为天命之
中华学人·哲学系列邀请当前国内哲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其中大多为长江学者),以文集或专著的形式推出其代表性作品,代表了目前哲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其研究问题也代表了目前国内哲学研究的前沿方向,整体以套书的形式推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戴震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十八世纪中国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乾嘉学派的朴学大师与皖学的创始
颜元是明清之际反思理学及整个传统学术而卓然有所立的大家。本书以颜元的问题意识为线索,从颜元哲学与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理学的“虚”“实”之辨入手,深入考察颜元哲学的主要内容、逻辑结构和独特表现。全书依照“全体大用”的内在理路系统呈现了颜元哲学的逻辑结构,分别从“实体”-理气论、“实性”-人性论、“实用”-理想人格论、“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