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以下四个部分内容组成:(1)孙伯鍨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思想;(2)孙伯鍨先生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3)孙伯鍨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研究;(4)孙伯鍨先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孙伯鍨先生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学科的奠
南怀瑾先生的书深入浅出,很容易读,若读进去会爱不释手;但也很难读,要了解其中的思想以及中华文化的精髓,有一定的门槛。基于此,作者才发心对南老师的部分著述进行导读,以期帮助到有心学习中国文化、学习南老师教化的读者们,比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本书稿结构清晰,分为十二个章节,先从南怀瑾先生的生平说起,进而为南师著述及其
唐君毅以道德自我为核心的道德形上学主导了其哲学的其他各方面。他的道德形上学体系不仅为现实人生设置了道德理想,并为达到此理想提供了修养的方法。本书的研究目的就在于理清其道德形上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揭示其整个哲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并用它来反思现实的人生问题、道德问题。
本书具体围绕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冯友兰、金岳霖的实在主义知识论,梁漱溟、熊十力与牟宗三的当代新儒家知识论,对中国现代哲学家形而上学视域下的知识论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现代哲学知识论的一个主要思想限制,是在于未能将哲学中的形而上学与知识论、道德知识论与科学知识论有效区别开来。
本书是刘述先先生关于现代新儒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成果,内容主要围绕现代新儒学的发展与展望、宋代理学的精神传统以及全球伦理等问题而展开。作者认为现代新儒学“建基于深厚的学力,对经典做出创造性的诠释,针对强势西风的席卷做出回应,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觅取平衡,这才使它有强大的吸引力”。他主张“转出一条新的途径,为‘理一分殊’做出新
《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是王兴国教授二十余年以来所撰著的研究牟宗三论著的(专题)结集,几乎涉及牟宗三哲学思想从早期到晚期的各个方面以及其人生经历,师友关系,学术境遇等诸多内容,全书展现出牟宗三“重开中国哲学之途径”,为“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构建了一个不朽的伟大典范的中心主旨,以哲学家表现哲学的精神。诚如其所言:“走进牟宗
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因为标签化的“新儒家”身份,学界往往关注牟宗三当代新儒学思想体系的建构,而忽视了促发他进行哲学思考以及其整个学思历程的动源。据牟宗三晚年回顾,他的一生念兹在兹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方向,如何从内圣开外王,他出入于中西两大文化传统,以求中西会通,从中国方面而言即要求一个大综
本书以有“东方诗哲”之称的现代大哲方东美先生为研究对象,以哲学问题为导向,以中西哲学比较、会通之方法,对方氏的中国哲学观系统地展开探讨。具体而言,在把握方氏治学路径的基础上,爬梳其对儒家哲学(包括原始儒家及“新儒家”)、老庄哲学及佛家“四大主潮”(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之论述,并以反思的姿态追问“其论何以如此
作者在认真研读贺麟的著作和译著、同时广泛参阅与贺麟有关的研究著作与各类文章的基础上,著成本书。本书所考察的对象,是现代新儒家之一的哲学家、哲学史家、翻译家贺麟;而所考察的重点,则是贺麟的文化思想。全书涉及贺麟生平、贺麟与陈寅恪、贺麟与西学、贺麟与儒学、贺麟与蜀学等诸多层面,深入浅出地把握了贺麟学说的核心及其影响,书末附
本书选取冯友兰作品中关于哲思的经典篇目,如“人生之真相”“理想与行为”“合理的幸福”“爱之中道”“我的读书经验”等,讲述作者对人生诸多领域的思考,对诸多人生问题的剖析,处处洋溢着丰富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书中许多思想发人深省,一读而难忘,对人生的诸种问题不但有明晰的见解,对人们的行动更是起到了有益的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