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民,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教授。这本书选录的是作者自1982年从事档案学教学与研究以来,近四十年间写就的具有创新性或开拓意义的论文、演讲、专题报告等成果。包括档案学研究、档案法制、档案资源建设、档案编纂开发、档案教育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凡39篇文章。这些论文有的在档案学专业顶级或一流期刊上发表,有的在全国性研讨会上演讲,
本书主要针对非结构化电子文件数据数量庞大、难以管理的特点,分析不同类型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原理和成因,并针对其特征从档案学的角度提出对非结构化电子文件特别是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文档存储与检索的解决方案和理论创新的技术路线。著作分为8个章节,分别是1.导论,2.非结构化电子文件的形成与来源,3.非结构化电子文件的移交与接收,4
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档案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外档案事业史”的支持性、辅助性、指导性学习参考书。编者在30余年本科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教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大纲、讲义、教案、习题、课件等材料,精心编写了这部学习指导用书。本书的内容主要以《中国档案事业史》(周雪恒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和《外国档案事业史》(黄
本书基于国家档案局2018年科技项目立项课题基建项目声像文件采集与溯源的应用研究(档发〔2018〕6号)所取得的成果,归纳总结了公路建设项目声像文件采集的设备、技术参数,明确了声像文件采集范围、频率、数量,阐述了声像档案溯源项目建设所必须面对的声像文件质量评价、元数据著录、封装、存储、阅读等问题,提出了以公路建设项目为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第四版)
本书为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版《档案学概论》的第二版。在该版的基础上,本书突出了对档案学根本问题的解读和时代发展性的阐释,对整体结构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形成了“客体(档案)+主体(档案形成者、档案工作者、档案机构、档案利用者)+主体之于客体的管理活动(档案工作)+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体系(档案学)”的总体结构。回答了有关
档案工作源于社会实践,也在回应社会实践的需求之中,向深远未来发展。时代之前进,浩浩汤汤,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新阶段、抓住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新契机、迎接数字转型期档案工作新挑战、完善档案治理现代化理论薄弱点、促进档案内容治理的实践规范化的五大需求,展陈于档案工作者眼前,迫切地需要一个答案。本研究致力于回答的问题是档案内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变革,档案社会化媒体已成为记录人类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载体,并成为大数据时代的焦点。基于国内外档案社会化媒体信息现状分析,研讨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社会化媒体信息资源的整合,既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战略性步骤,也是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必然选择。本书主要研究了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社会化媒体信息资源的整合机制,包括对新
百年名校粤东中学文化底蕴深厚,自1913年建校以来,即推行“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校训。从粤东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著名音乐家黄立飞、司徒汉,核电专家李维音、麦豪初,建筑工程专家刘家仲、梁少强,摄影家简庆福,画家梁明清、杜建国,科技英语专家卢思源,俄语教育专家郑禄、高维彝,等等。上海市虹口区档案局挖掘整理粤东中学的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和《档案管理学》等权威书籍,结合我国电力系统档案馆管理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档案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本原则与要求,以及文书档案、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等各十个门类档案的工作流程和务实操作技术。本书主要内容包含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