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世界文学的基本脉络,较全面地了解世界文学优秀遗产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世界文学视野,使其初步具备对中外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的能力,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本书清晰地呈现了西方文学从古希腊一直到当代2800多年的发展进程和脉络,无论是对文学史的分期,还是对文学运动、思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最神秘莫测又最富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与其相连的艺术和诗歌如安德烈·布勒东、马塞尔·杜尚、马克斯·恩斯特、约翰·哈特菲尔德、胡安·米罗和萨尔瓦多·达利等主要人物的作品包含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激情和无政府主义的
本书是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持的关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的专业论丛,以早期英国文学研究为主,兼顾欧洲其他国家、其他语种和语言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具有专业性、综合性、跨学科、跨语种的特点。论丛将学术性置于首位,并重视学术研究中人的因素;以中文论文为主,也有少量英文论文发表;既有资深学者的论文,也有年轻新锐的
《古典学研究(第十辑):古典自然法再思考》收录专题文章4篇:程志敏探讨了古今自然法理论的分野及重审古典自然法的必要;亚当斯循着古典自然法观念的发展线索,追问从自然中衍生出伦理法则的可能性;于璐分析了西塞罗对古典自然正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许越通过对《会饮》的绎读,指出爱欲是朝向圆整的热望,而苏格拉底赋予了爱欲以更高的可能
本书介绍和论述了欧美文学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既包括了不同时期的一系列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也囊括了彪炳文学史册的众多重要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并力图揭示具有相同文化底色的欧美文学传统发生、演变的规律。 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是本书的编写宗旨。系统性是指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比较完整、全面地掌握欧美文学的知识谱系
这是一部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文学知识普及读物,同时兼顾作品的析介及对文学史线索的勾勒。全书一改枯燥的教科书说教模式,以平易生动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介绍中外文学名著,意在带领青少年做一次“跨越古今、极目四海”的文学经典之旅。全书以五千年中国文学发展为主线,同时跨越五洲,纵览世界文学发展的繁荣景色。
本书从“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现代主义作品论”和“现代主义作家的全球视野”三个视角切入,论析欧美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叶芝、华莱士·史蒂文斯、菲茨杰拉德、普鲁斯特、威廉·福克纳、詹姆斯·乔伊斯、蒂莉·奥尔森等欧美经典作家的作品,并通过弗吉尼亚·伍尔夫、叶芝、汤婷婷、霍加斯出版社等的作品探讨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关
作为文学思潮,浪漫主义因其内在的“自由”理念,而成了西方近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伟大的一场文学革命。在文学艺术领域,浪漫主义堪与德国的哲学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与美国的政治革命相媲美,同时又是对它们的表达或补偿。浪漫主义在西方文学与文化史上影响重大,它于五四前后传入我国后,对本土的文学也产生深远影响。本著作站在跨文化比
本书从诗学观念、创作方法和文本构成等诸层面展开,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进行创新性阐释,揭示其在与同时代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风尚相互影响、共同存在之文学空间中的“主导性”地位,并指出其对20世纪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书在理论阐发上的重大突破,不仅对正确认识自然主义以及西方现代文学演进诸问题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百余年来,现实主义在本土文学与文化领域的传播是外来文学思潮中最为深入广泛、同时也争议最多、内涵最为复杂多变的。现实主义不仅是文学问题,它同时是关涉政治、哲学和实践问题。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当下,有必要将其作为一项关乎我国文学与文化事业之普遍意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