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充满中华文化之美。一篇篇佳作究竟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诗词中又流露着哪些动人的情绪?让我们一起用Q萌可爱的手绘线描插画再现超越时光的作品,从绘画的角度品味诗词,感受别样的诗情画意吧。 本书是一本以中国古诗词为主题的Q萌插画绘,精选28首古诗词,用线描插画的形式展示了Q萌的古风人物和场景,让读者在学习古
本书从咏史意识、题材选择、社会风气、创作传统、写作技巧、文体互动等角度对中古咏史诗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分析了中古咏史诗的两大主题——士人主题和女性主题,深入分析了这两大主题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两类主题在发展中不断拓展流变过程。同时,本书还注意到中古咏史题材的发展与其他题材存在着不同的互动关系,并着重讨论了述德
本书对晚清民国时期的报人小说与报刊新闻之间的互文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晚清到民国,报人作为社会转型期的一类知识分子之所以拥有极大的文化影响力,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随着现代报刊传媒兴起而建构起的言论空间。而报人小说则是这批知识分子所独有的、新型的话语空间。晚清民国时期的报人小说依托于媒体存在,因此,无论是报人作家的职业身份、
本书精选了莫友芝、周婉如、唐树义、石赞清、陈钟祥等我国贵州地区清代词人的作品约300首,并进行评注,在注释部分尽可能地详细,包括地名、人名、史实、时事等;在评析部分则对词作的背景、艺术风貌联系此人的经历来做阐述和分析,从词作中的典故到用字,再到其思想感情与意蕴都做了较详细的注解,有对历史风物的描绘,也有对地方风光的刻画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阶段,也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本书以明清之际的诗人心态和诗歌走向为审视重点,探讨诗人心态的变化对诗歌创作和诗风走向的影响。晚明诗人唱响的衰世之音,清初遗民诗人表达的故国旧君之思,贰臣诗人流露的愧悔之情,国朝诗人展示的复杂心态,都是在明清易代的大时空背景下士人心态的自然表露。明
本书为李章斌近十年来的批评文章选集。主要聚焦于中国现当代诗人的语言意识与历史意识,对中国现当代的重要诗人如穆旦、多多、海子、张枣、朱朱等开展了一番细察的辨析,寻绎其语言意识、诗学理念的起源、动力以及历史关联。本书尤其关注先锋诗歌的“语言中心主义”倾向问题,分析其中存在的自我中心主义的痼疾以及写作伦理的困境,并探索走出“
本论集由曹顺庆教授从教四十年来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共同撰写,通过学生就读期间的实际体验及其以后的学术成长和学术成就经历,以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案例来总结曹顺庆教授学术传承与文史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实践与教改经验。本论集分别从文明传承与中华文化学习、文明互鉴与中西学术融通、学术路径与学术创新、人格养成与学术志向、
《白香词谱》由清嘉庆年间诗人舒梦兰编选,辑录了由唐至清的词作100篇,按词谱的体例,每篇自为一调。这100个词调都是较为通行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详细标注平仄韵读,便于学习者按谱填词。同时该书又是一本简要的词选,所选录的词作都是艺术性较高的。《白香词谱全鉴》解译者结合多年来的读词体验、填词实践及理论探讨,尝试分析各
《世说俗谈》是文史作家刘勃解读《世说新语》的历史随笔。刘勃以讲段子的形式来趣味解读《世说新语》中各种知名人物,如阮籍、嵇康、王羲之等人的行为和思想。全书分为汉魏易代与始畅玄风竹林七贤中朝的浮华与梦幻江河之异绕不过去的老贼等五大章节,刘勃以《世说新语》文本为基础,参照《晋书》等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精准考据,将魏晋时期的诸多名
本书从领导学的视角探索《三国演义》,在《人物篇》中先后分析了刘备、曹操、袁绍、董卓、吕布、孙权、诸葛亮、司马懿、关羽、魏延等人物的领导特色、人格特点及其对他们一生事业和命运的影响。在《领导篇》中分别探讨了《三国演义》中包含的领导方法,用人、赏罚、信息处理、人际关系、权谋、人物潜意识及人物之梦的隐意。全书多处涉及到对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