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河陇著姓与文学》是丁宏武主持的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魏六朝河陇地区胡汉著姓与本土文学综合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该成果经相关专家鉴定,已于2017年8月正式结项。该书以新世纪的大文学观为指导,以家族文学研究为重点,通过全面考察和系统梳理汉魏六朝时期河陇著姓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学创作情况,勾勒总结这一时期河陇文
本书是作者探索中国文学史的记录。它一方面记录下作者学术视角的几次转换,由社会视角转向人性、心灵视角,倡导心态文学史学,主张建立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由行为叙述转向意欲分析,将哲学引入叙事学,构建叙事哲学——意图叙事学理论框架;继而转向经济文化视角,将货币哲学引人文学史中,提出中国文学史的性质和发展经历了农耕文学、农商文
本书是《乐死人的文学史》系列图书中的隋代篇。本书的内容大致分为背景介绍、人物生平、作品赏析、知识拓展四个大板块。
本书以时间轴为序,以史料数据库建设为坚实基础,全面梳理中国和波兰的文学作品在对象国的译介史,深入考察中、波文学在对象国的接受状况,比较中、波文学推广策略异同,为中国读者更好地了解波兰、波兰文学和文化提供了可资参研借鉴的翔实文献资料,为促推“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中东欧合作走深走实、在波兰及其五笔欧洲国家有效推广中国文学
本书是2021年浙江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汇编的一本论文集,2023年3月,在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指导下,浙江省文联和浙江省乡村振兴局共同主办召开了首届“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研讨峰会,围绕艺术乡建为何、艺术乡建何为、艺术乡建如何为等理论和实践问题,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与我省基层一线的工作者对话,共同探讨“艺术乡建”升级路,形
《中华文学史料(第七辑)》结合2019年、2020年两次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年会的近百篇论文,根据参会作者的意见和论文的质量情况,从中精选了数十篇论文。这些论文,既能体现中华文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又能体现中华文学史料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以及中华文学研究的未来方向与可能性。
本书将中国现代文学史分为三个十年,即1917年—1927年、1928年—1937年6月、1937年7月—1949年9月,是为本书的三编。通过这三个十年,展现了这一通称为“现代”段落中的“文学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对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对外来文学资源的改造和运用,文学语言与形式方面的变革,及其在“思想的现代化”与“
本书系统性的深入挖掘北京文艺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生产活动中展现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呈现出的引领时代潮流、开拓超前风尚,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的文艺现象,同时对北京乃至全国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成果,分门别类的记录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但积累了首都文艺事业改革、发展、创新的宝贵财富,同时也
本书以“两晋文学版图演变研究”为论题,旨在重点探讨以下两大论题:一是两晋文学版图的演变轨迹与规律;二是两晋文学版图演变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前者是本书的主体所在,后者是对前者的总结和升华。
徐重庆曾师从赵景深、孙席珍、黄源等现代文学大家,在国内外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章,大多有关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人物和湖州的历史人文,本书对此做了较为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内容涉及湖州人文、文坛读札、达夫漫谈、文坛旧事、鲁迅研究等等,基本上都是短少精悍的小文章。徐重庆先生研究近现代史半个多世纪,与中国数以百计的文化老人保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