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著名指挥官利曼·冯·桑德斯将军在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担任德国驻土耳其军事顾问团团长的五年的回忆录,还包括一些当时的电报和相关的档案资料等。内容包括桑德斯当时的日常工作的叙述、他自己的感受、战争前后及战争中土耳其军队的一些情况、战争的细节经过等。
英国口述史专家彼得·哈特从1981年起便就职于不列颠帝国战争博物馆,他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对英国的一战老兵进行了183次口述历史访谈。2009年,随着最后一位一战退伍军人的谢世,这些音频材料成为了绝无仅有的战争记录。彼得·哈特以这些记录作为基础,试图重新将个体带回历史舞台的中央,让这些一战亲历者讲述自己最真实
著名军事专家徐焰将军从战争要素及战史发展的角度,专业客观的史学视角,重新品评了发生在一战战场的血雨腥风。本书选取有代表性的战争、战役背景加以连接梳理,对战争进程进行必要叙述的同时,对比战争双方实力、战术素养及后勤保障和武器装备等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历史图片与纪实油画的结合,从视觉上真实再现了战争场面,胜利与死亡,血腥与
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已在拿破仑战争后享受了百年和平的欧洲没人意识到,这次乏人问津的刺杀会在一个月后引爆一场席卷全球33个国家、波及15亿人口的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在有形战场上,战火从欧洲燃烧至亚洲和非洲,从陆地燃烧至天空和海洋;在无形战场上,战火点燃
艺术家玛丽娜·阿马拉尔利用数字技术,为约200幅与1850—1960年世界历史相关的黑白照片上色。历史学家丹·琼斯则将它们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下,从拿破仑三世和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一直讲到核武器试验、古巴导弹危机和航天时代开始,生动记录了帝国的兴衰沉浮,科学、工业与艺术的日新月异,战争的悲剧与和平时期的政治,以及缔造历史
从北美大陆到江户时代的日本,从中国东北到非洲南部,十七世纪的人类世界经历了一场空前广泛而深重的浩劫。面对饥荒、瘟疫与革命,大明王朝、奥斯曼土耳其、莫卧儿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等传统强权纷纷陷入动荡,但定义了现代文明的新思想、技术与制度设计也开始在荷兰、英格兰等地萌芽,人类历史的命运在一系列的“创造性破坏”中走向关键的分歧点
詹姆斯?乔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是近几十年来“一战”起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甫一问世便引起巨大反响。作为20世纪最优秀的国际关系史学家之一,乔尔在书中全面分析了这场深刻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如何爆发,研究主题既包括“七月危机”、战前的联盟体系和外交方式、军事战略及指导思想、军备竞赛以及国内政治的影响,也包括对帝国主义竞
本书讲述1650—1815年间,欧洲人与印第安人所拥有的旧世界在北美洲五大湖区相互交叠,创造出一套具有崭新意义的交换体系。它跳出了以往著作中将两种文明的冲突简化为征服与被征服的线性叙事,而是将其整合为一种更为复杂的、非线性的框架。通过作者的论述,读者可以详细了解欧洲人与印第安人如何相遇,如何将对方视为异己,又是如何共同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年刊,面向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促进和推动国内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而提供的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辟有史学理论研究、全球史研究、国际关系史、地区国别史、博士生论坛、争鸣、书评、史学资料、研究综述等栏目,对于推动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第一场影响世界格局的全面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这场shi无前例的空前浩劫,不仅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伏笔,还奠定了现代世界大格局。读世界现代史,必须读一战史。《一战的故事》是纽伯瑞金奖作家拉塞尔·弗里德曼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以时间为纵轴,以一战中的重大事件及战役为切入点,真实再现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