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人文》丛书第三十三辑将继续着力贯彻“让数学成为国人文化的一部分”的宗旨,展示数学丰富多彩的方面。 本辑的主题是数学历史,收录了当代最杰出的数学家对各自所从事的学科领域的回顾和展望。文章包括丘成桐先生总结从古希腊到20世纪末数学发展的“数学史大纲”,“第十届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首届当代数学史大师讲座”上几篇精
本书比较详尽地描述了从巴比伦时期到2世纪数学学科的发展史。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对数学学科历史上的各类事件进行了非常全面而详实地描述。本书是探索数学史的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对读者了解和研究数学学科的发展史具有参考意义。
本书介乎通史与专题之间,首先,对中国古代数学这一延绵近两千年的学术传统作了简要综述,涉及名家名著、数制与算具、数学在中国社会中的功效等。其次,对中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三大领域中共32个专题作了详细讨论,重点建立在分离系数法基础上的中国古算的机械化特征与模型化方法在代数与几何中的示范作用。
本书极具特色,它既不是一般的数学教材也不是一般的数学史教材,而是一本通过数学史来讲授数学的教材,本书的作者通过讲述某些数学论题,组织与之相关的概念、人物、思想、问题的背景及发展中的故事等材料,赋予读者数学是统一的观点。本书原版自1989年出版第一版以来,至今一直受到数学评论界的高度评价和读者的欢迎。本书将对提高数学专业
本书是一本介绍从远古时代到21世纪互联网时代之间的数学发展历史的科普漫画书。本书向读者介绍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中国、美国等不同国家数学的发展历程,探究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十进制、数字“0”、阿拉伯数字、各种公式定理等数学思想与理论的发现与发展过程。同时在图书的最后以时间轴的方式,直观地帮助读者了解数学史上的各项重大
本书共十卷,明李笃培撰,选择整理此书,重绘彩色配图,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读性较强的文本;并间或做些注释,阐明算法算理,揭示诸算法对中国传统数学及《几何原本》、《同文算指》等西算的继承脉略,以作为学者深入研究该书之梯航。该书旨在以传统数学和图说的形式,解释当时传入中国的西算知识,是明末中西算学会通的重要著作。
中国古代数学史话是一部鉴要介绍中国数学起源,及其与中国社会的关系的小册子。中国古代数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我们远古时代的祖先从什么时候开始掌握了数的概念和形的概念?古书上说:“上古结绳而治。”这本书就从“结绳”和“规矩”讲起,到汉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介绍了代表性著作《九章算术》,以及宋
本书前两章研究出土算术文献的文本和思想内容。主要创新点是:提出两种整理出土算术文献文本的新方法;证明清华简《算表》有开平方功能;为简牍性质问题提供新线索。第三.章讨论学界判断算术文献成书年代的主流方法:该方法针对的是度量衡等时代信息最强的零星信息,但在一本已经定型的书中,这些信息恰恰是最容易被后代改动的,不能作为主要依
本书反映了最近时期我国数学史学术研究的现状。书中的文章分成四个部分:即第一编“为历史而历史”,主要涉及中国数学史和中外数学交流史;第二编“为数学而历史”,主要涉及西方近现代数学史;第三编“为教育而历史”,探讨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与实践;附编中有与李文林老师交往的回忆,有为李文林老师《数学史概论》撰写的书评,还有对李
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达?芬奇曾说:“不理解数学的人将迷失在混乱之中,不懂数学的人也读不懂我的书。”艺术史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数学文化的发展历史。本书以图像学方法为指导,展现古今中外绘画、雕塑、建筑、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