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是一本大师撰写的国学入门小书。它成书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职期间,专为中等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学子们所作的,介绍古籍经典的普及性读物。全书用13篇切实而浅明的文章,梳理解读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
本书共十三篇,自《说文解字》开始,中间囊括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史书经典《春秋三传》《战国策》《史记》《汉书》,至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结束,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顺序,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精髓及其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这样一本看似简单的小书,倾注了朱自清先生许多的心血和对后学的殷殷关爱。叶圣陶先生在198年写的《重印〈经典常谈〉序》中这样评论道:“朱先生逝世已经三十二年,重
本书除按照传统典籍经史子集的分类分为经学、史学、子学、文学四编外,增加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佛学与道教思想的介绍,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常识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与解读,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不长的篇幅为读者建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解框架。
中国古代学术体系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其中经学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学术形态,始终被视为官学与官方意识形态。它对古代的社会政治、学术思想、个人生活等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角度,对经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人物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阐释经学在政治、学术、社会等领域的价值与意义,为当
本书是关于我们如何从科学的视角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科普读物,阐述了宇宙、世界、生命科学视角下,对世界本源的认识,并结合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更加细致入微地解释我们观察到的世界中的各类现象。在这本书中,作者希望表明我们的宇宙不仅仅是一座没有生命、毫无意义的数学机器。在我们真正了解意识和人类思想的奇迹之前,我
本书是原著小说、电影和中小学数理化知识的三重结合。 从《流浪地球》小说原著故事出发,深入浅出地用实用科学辨证原著中的“地球流浪”设定。图文结合,图片采用二次元和写实两种画法,迎合青少年读者的兴趣喜好。 书中从原著中挖掘采用的知识点紧密贴合现今综合理学的主题。主要内容是“地球流浪”所涉及的天文物理学,其中涵盖了小学、
本书是DK出品的生活科学百科。在这本书中,斯图尔特·法瑞蒙德博士利用心理学、营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揭示了生活中隐藏的道理,并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困惑提供了建议,浅显易懂的科学道理和实用的生活建议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快乐、更高效。
王培军,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一部目录学的经典,也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目录学著作。本稿为其第一部笺注之书。本笺注稿的具体内容,由三个方面构成:一、版本校勘。以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武英殿首次刊印本为底本,并参校"浙本""粤本"等其他各本,加以校勘笺注。二、补订。对《四库全书总目》所收之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