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前人已改进的模型从动力学的角度模拟了断层摩擦速度弱化的过程,同时我们将断层摩擦速度弱化的时滞因素考虑在该模型中。而动力学数值模拟既避免了前人研究微观断层摩擦的困难性,同时也再现了地震破裂的整个过程。
本书以微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运用板块构造学、地形地貌学、洋底动力学和海洋地球物理学等系统理论和方法,在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和典型构造带尺度下对微板块的地形、重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梳理和归纳,并提出一套空前精细的全球微板块划分方案。本书还着重展示了特提斯构造域、中亚造山带、西太平洋、东太平洋和北美克拉通的**重磁成果,探讨
本书分五章,内容包括:地质背景、洋板块地质研究方法、古生代洋板块地质、古亚洲洋东段构造演化、结语。
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灵山历史地震宏观调查、区域地震构造环境概述、震中区主要断裂活动性分析、活动断层勘查研究、地震地表破裂带调查研究等。
本书对全球主要裂谷盆地分类与分布进行了分析,针对典型裂谷盆地,系统总结了被动裂谷盆地与主动裂谷盆地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的差异,重点剖析了主要裂谷盆地与被动裂谷盆地在沉积体系、沉积模式、石油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异同。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列骨盆底分类及分布、裂谷盆地成绩体系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等。
本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为课堂实习,设置了12次实习课内容,包括了地质图读图和构造地质学基本图件的编制、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和应用、古板块重建的原理及应用、典型构造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等;第二篇为实验室实习,设置了5次实习,包括定向标本的处理与磨制薄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岩石有限应变测量、EBSD组构测量和构造热年代学方法及应
作为《中国地震活断层探察-南北地震带北段》项目的分项目,“冷龙岭断裂1:5万活动断层填图”项目主要成果为活动断层分布图及说明书。该成果可直接用于“避让”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层,保障重要工程和设施的地震安全;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提高地震中长期预报水平和地震速报能力、对快速地确定极震区的范围及科学合理地制订应急救援
本卷有选择地汇集了李曙光研究团队1987~2018年在变质同位素年代学和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各种变质岩(绿片岩、蓝片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主要学术论文。本卷汇集的论文涉及影响变质岩同位素定年的各种因素,应用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揭示华北和华南陆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估》基于近50年的海平面变化观(监)测数据、近10年的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信息以及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综合研判中国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状况事实,深入开展了海平面变化和气候事件的成因机制及预测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不同海平面上升情景下淹没风险、海岸带脆弱性、
本书依托滇中引水工程,通过对输水隧洞穿越的活动断层的运动性质、最新活动部位软弱带进行工程活动性分带研究,科学计算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活动断层蠕滑累计位错量,为工程衬砌结构设计、设防部位确定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套相关研究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