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根据自身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家训,全书共七卷、二十篇。《颜氏家训》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不仅在宗族伦理、个人修养、道德观念方面对我们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是一部研究南北朝时代社会文化风貌的著述。
《了凡四训》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写给子孙的家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方式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告诫后人要积善行德、改过自新。全书融会了道教的哲学和儒家的理学,强调自我修养应从治心入手,提倡记功过格。
据史志书目著录及诸书征引,两汉至于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多种《孝子传》,但这些《孝子传》后来大多湮灭了,仅能通过逸文略窥其貌。而在日本,有两部《孝子传》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即本书收录的阳明文库藏《孝子传》和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清家文库藏船桥本《孝子传》。两部《孝子传》收录了舜、董永、老莱之等四十多个人物的孝行故事,保存了这些孝子
本书是以明清徽州珍稀家谱为基本史料,对明清徽州家风载体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明清徽州家风中的修身、持家、齐族、儒商之风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基于明清徽州家庭治理知识体系、家外因素及代际传承影响下明清徽州优良家风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此外,本书还对明清徽州优良家风与徽州社会诸风气之间的互动关系、明清徽州优良
家学育人智慧36字
作者以比较哲学的宏阔视野,从家庭伦理这一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景观切入,敏锐地指出,家庭伦理比个体主义更加正义和感人,中华文明以家庭为基构与灵魂,通过家庭孕育人性,建构起亲亲而仁民爱物之体系,使自身成为长文明的典型。作者进而提出,我们既要保持并升华与前文明的有机联系,以比文明崇拜更深远的视野来反思,能够从一种更原初的包含了
在《孝经》学史上,zui重要的注本当属流行于汉末至中唐的郑玄《孝经注》。可惜宋代以后,《孝经注》亡佚。有清一代,学人搜集郑玄《孝经注》不遗余力,极具代表性的是严可均辑本。皮锡瑞以之为据,作《孝经郑注疏》,成为清代《孝经》学典型的注本,也是今天理解《孝经》zui重要的注本。而百年来敦煌遗书出土,发现了许多郑玄《孝经注》残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蔚然,国风浩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习
本书对淄博市各区县的孝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梳理淄博孝文化资源,反思淄博孝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历史局限性和现代价值,研究开发利用的途径,挖掘淄博孝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内容包括孝文化概述、淄博孝文化资源、淄博民俗中的孝道观、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反思、淄博当代孝文化建设、现代孝道的构建、淄博孝老爱亲范例等。
针对普通家庭便捷学习的需要,从历代家训名著中择取了四部家训,堪称精华中的精华,冠以“中国四大家训”之名,分别为《颜氏家训》《温公家范》《袁氏世范》《训儿俗说》。第一部,是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颜氏家训》为历代所尊崇,为后世树立了家训的典范。第二部,是北宋名臣司马光的《温公家范》。全书以儒家德育和礼教为宗旨和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