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刊原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新夏教授主编,从2023年第1辑开始转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改为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主编。主编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众多知名学者,如丰子义、杨学功、汪信砚、吴晓鹏、孙伟平、鉴传今等,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每年度所发表成
本书是研究大众传播与意识形态之关系的必读作品,也是详细阐释深度解释学的力著,在方法和理论上都很有借鉴意义。最为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大众传播如何通过现代文化的传媒化,建立和支持了统治关系,从而建构意识形态,由此延伸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在这部内容涵盖广泛的著作中,汤普森对意识形态的初始叙述进行了扩展,并将其与现代社会中
本书是一部哲学类专著。作者在书中逐步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本书主要有十七个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你自己、性与能性、直观与感性、直观的练习、心体的意识结构、德性临在:回归生活等。作者认为:智慧包括真与善,我们其实是在善的意义上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我们需要在自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去获得自身的自由,才能获得最终的自我实现。也就是
本书搜集整理了包括近代通过翻译、转述和学人阐释的一批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文献资料。这些著作中,有许多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各种哲学著作中的唯心论作比较的书籍,如日本堺利彦的《辩证法的唯物论》,苏联阿多拉茨基的《哲学的唯物论》,艾思奇的《哲学研究提纲》,沈志远的《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等;有专门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书籍,
《唯物史观与中华思想史研究文集》是对第五届、第六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的入会论文编辑整理而成的。文章内容有多年潜心研究的心血,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就重大问题的研究,也有对发展蓝图的描绘,还有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借鉴,等等。全书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为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的格局,因而从理论上系统阐释该理念也就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大理论任务。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为研究依据,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世界形势变化,提炼出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
与主张虚无主义必须被克服的一般观点不同,本书主张虚无主义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它必须悖论式地保留于西方当下的哲学与文化中,因为西方现代思想的本质是基础主义,而虚无主义如果被根除,就会招致一种新的基础主义,一种可能比第一次启蒙运动更危险的新的启蒙运动。这里的虚无主义当然不是现代形式的虚无主义,不是那些相互指涉、相互否定的
本书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和哲学研究所主办的连续性哲学论集。本辑为第六辑。计划每辑35万字(16开300页左右),每年出版两到三辑。出版宗旨:1.焦聚性追踪当代哲学发展的方向、态势、进程。2.报道当代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哲学思想、成果、方法。3.对后世界风险社会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展开讨论、争鸣。领域定位:1.“环境
本书从行动视角出发对知觉和知识给出创新性解读,主张知觉本质上是一种具身的有意行动,知觉知识本质上是感知者通过适切地完成相应的知觉行动而获得的认知成就。无论知觉、行动还是知识,其核心特征在于体现了主体相应的能动性。借由上述论断本书创造性地改进了当下朴素实在论与知识论析取主义的相关论题,发展出新的基于行动的朴素实在论—析取
本书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价值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发展进程、促进中国价值哲学界与海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辑分为名家访谈、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