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方剂与中成药》(第四版)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依托,结合2020年版药典,按精品课程建设思路和教学内容,参考中药调剂员、中药营业员职业岗位实操技能编写而成。本书分总论、各论、实践技能训练三篇,以及方剂歌诀。其中,总论三章主要介绍方剂、中成药与中药调剂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知识;各论按常见病证分为十八章,分别介绍病证的问病要
本书通过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的方式,带领众多的中医生学习经典、传承经方。“大医智道”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指导下创立的,旨在建立一所没有围墙的互联网中医学习平台。其中,“脉证经方”版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项目的经方部分。本书是红日康仁堂的医师培训平台“大医智道”主推的医师培训精华内容,是陈建国老师所主讲的
本书对麝香的基原、药用历史、独特的性能功效、含有麝香的名方名药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搜集了含有麝香的136首古方和当代常用的46首中成药配方,借鉴古今,分析组方配伍特点,明确功能主治,主要介绍运用汤剂的用法用量、加减化裁、使用宜忌,同时也介绍了少数散剂冲服的配方。
本书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主要依据,共收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六科347个病证及900余个不同证型,类集常用处方1300余个,供选中成药3500余种。对每个证型均辨证论治,分析其证候特点、主要病因、治法治则、常用方药、简要方解、加减变化,介绍中成药的药名、剂型规格、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并附有
本书共五章。第一章中华膏滋方源流以当代为时空起点,检阅、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力图清晰地为读者呈现与膏滋方相关的发展与嬗变史,然后以丁甘仁、秦伯未、陈存仁、颜德馨等人的医案、著作为依据,以膏滋方之“形”与“神”为主线,向读者展现这门学问何以能在百年间迎来迅速发展,成为内服膏方中的佼佼者与代表。第二章岭南膏滋方源流全面介绍岭南
膏方是中医方剂的一种经典剂型,全国范围内的中医院基本都开设膏方门诊。本书分为绪论篇和应用篇。绪论篇介绍了膏方的历史渊源、剂型特点、制作应用、学术源流、陈瑞芳膏方的处方原则等。应用篇通过临床案例,介绍了多种常见慢性病调理的膏方,并对相应的膏方处方进行了分析和点评,同时,还介绍了主治疾病的病机、治法,以及膏方的组方思路等。
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介绍了“经方三十六讲”的两大基石,其中包括穿凿会通理论体系的来源及特点,以及六经三十六方的总体概况。第三部分,是整本书的核心,通过“经方三十六讲”,可以详细了解中医诊病的思路方法,全面掌握具有创新性的中医诊疗体系。第四部分与第五部分,为“经方三十六讲”的实践,分别为诊病实践
本书系中医养生经典白话解丛书之一。书中精选了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篇章,进行白话语译。以期能对读者更好地学习、了解孙思邈的养生思想和方法提供帮助。书中《千金要方》原文以日本嘉永二年(1849年)江户医学馆影刻宋本为底本,《千金翼方》以元
全书共收录古今中医皮科经典名方400首,包含古代皮科内用名方、古代皮科外用名方、现代皮科内用验方。详细介绍其方剂来源、用药剂量、功效药理、制法用法、主治病症、注意事项。全书融古今中西皮科学于一体,按ICD-11原则编写,在方剂应用上充分体现辨证施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中医特色;内用方剂和中药饮片按中药功效分类,外用药
汉方、经方互鉴,是以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的148首汉方医用制剂处方为主脉,通过挖掘汉方组方,溯源汉方出处,锚定与经方的相依关系,梳理汉、经方之方、证、症、量,创建出格式统一的互鉴表。本表可对比两者的组方、证候、病因、治则、剂量、适应症等,发现汉、经方实质关系紧密、互为影响、各有侧重,其诊治、用量、适应症有同有异,可互鉴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