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畲民为求生存与繁衍,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和技艺,由此形成了畲族医药。畲族医药在提高畲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祖国民族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介绍畲药的著作相对较少,为更好地了解畲族药
该书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结合壮医药临床工作实际情况编写。主要内容为壮医病历书写基本要求,壮医望、询、闻、按、探诊,壮医诊断、壮医证型,壮医辨病辨证依据示例,壮医鉴别诊断示例,壮医方药、方解示例,另外提供标准示范病历二例,以及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规范、壮医病证
本书内容以壮瑶医诊疗优势病种为主,各病种按照气道病、谷道病、水道病、龙路病、火路病及其他进行分类,这些疾病包括现代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诊、五官科等常见病、多发病。每种疾病均给出其壮医病名、中医病名、西医病名,并阐述了每种疾病的症候诊断、治疗方法。在症候诊断中给出各种症候的主症、脉诊、舌诊、目诊及甲诊;在治疗方法
本书是晚清时期(1856-1914)剑河县有名的侗医大师姜彦儒行医近40年撰写的临床诊疗经验医书。姜彦儒从小立志学医,遍拜名师、药师,学习侗医药知识,自学中医理论,学习民间医药一技之长,把学习到医技、方药投入临床验证,整理记录。在精心研习中医药经典理论基础上,集百家之长,结合自己行医实践经验编著成《本草医方》一书。全书
本书共120章,分述藏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技和药物、方剂以及一些特殊疗法等。具体包括切脉法、小便诊察法、风病、胆病、不消化症、热病山滩际、热病总论、隐伏热等。
本书以壮医药理论为指导,在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力求帮助家长们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从而学以致用;配以简单明了的表格、流程图阐述小儿常见流行病的壮医药防护。内容首先概括了壮医对小儿生理及病理特点的认识,接着分别介绍13种小儿常见流行病的壮医药防治下编按照分年龄段的形式,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婴儿期、幼儿期、学龄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应用篇,共15章。理论篇包括绪论、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实验室及仪器设备、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植物器官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培养、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原生质体融合、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植物遗传转化等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应用篇包括全草类药材的组织培养、根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包括藏医药发展简史、藏医病因学、藏医体质学、藏医诊断学、藏医治疗学,以及藏医方剂分类、组成和配伍、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下篇各论为方便临床故以病索方,主要依据病证分类法,将青藏地区常见病诊治基础方、代表方和临床常用方,以及特色藏药和方剂进行整理分类。本书通俗易懂,旨在向大众介绍藏医藏药,整理
本书由土家医药发展简史、土家医基础医学、土家医方剂学、临床医学、土家药学共5章组成。本书在编写中将最新土家医药研究成果汇集书中。在土家药内容中,增加了临床应用并举例书中主题词或关键词用汉字/土家语记音(双语)。
本书主要对壮医临床工作中的常用特色技法进行归纳和整理,详细介绍药线点灸、壮医神龙灸、壮医针刺、壮医刮痧等18种壮医特色技法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规范,具体包括主要功效、适应证、禁忌证、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疗程、注意事项、意外情况及处理等,突出壮医的外治特色,并附上操作流程图和具体操作的视频,内容清晰详尽、要点突出,融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