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民国时期有关“国学”著作近百种。近代以来,对“国学”讨论是民国学术界的一大热点,产生了大量的文章及著作。第一辑所选取的即是在民国时期有关“国学”“国粹”“国故”的著作,这些著作有利于了解民国时人所认识的国学、厘清近代国学发展的脉络,对了解近代学术史发展大有裨益。
唐文治先生是晚清民国著名学者、一代醇儒,在当时政界、学界、教育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先生曾担任晚清商部、邮传部要职,熟识朝政与外事;后担任交通大学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精通传统学术,并深明新学的重要性,其著述皆具明确而深远的文化关怀;倡导读经救国、慈孝仁义,保存国粹之余,更推陈出新,以培养具备高尚道德情操与文化能力的
1.本书搜集并影印民国时期(1919-1945)全国以国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期刊,分辑出版,首辑收录期刊三十余种,60册,既包括影响巨大的《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国学月报》《国学月刊》《国学论丛》《国学论衡》《国学报》等直接以国学命名的著名刊物,也包括《国故》《国文学会特刊》《国专月刊》《制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孔子博物馆卷》一书是我社策划出版的“中国古籍珍本丛刊”系列之一,收录了孔子博物馆珍藏的珍贵古籍,涵盖经、史、子、集各方面的文献,有很多还是孔子博物馆所独有的文献。这些文献具有珍贵的版本价值和史料价值。
国学经典,精心设计、精致美观,烫金工艺皮面精装;装帧精致结实耐用,锁线精装随意翻阅不掉页;原著正版精读原典,配备原文+简明的注释和白话新解;精美插图,生僻字、多音字、多义字一网打尽,为阅读增添兴趣。
武英殿修书处是清朝的中央刻书机构,于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设立,后随清王朝覆亡而消失,延续了二百三十二年。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专门为皇室服务,人员众多,除了技术高超的刻工,不乏诸多翰林和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保证了武英殿所刻书在内容与装帧上都堪称精品。乾隆四年刊刻的《十三经注疏》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清乾隆皇帝有感于
齐耀琳(1862-1949)、齐耀珊(1865-1954),原籍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寄籍奉天府吉林伊通州,清末民初皆在官场任要职。1945年,齐氏兄弟的藏书约400余种由哈佛燕京图书馆购得,本丛刊从中精选213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影印出版。这批藏书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1.所收文献皆为稿抄本;2.档案、戏曲文献和
遵义市历史上记述的文献著作,最早始于西汉时期,二千年来,名人辈出,著作如林,尤以明清时期最为繁盛,至新中国成立前,各类著作不下千种,据《贵州通志·艺文志》和相关府州县地方志所载录,今黔北地域相关的各类著作就有四百余部。《遵义丛书》将以此四百七十余部著作为基础,收录1949年以前本籍作者的各类著作刊本、外籍作者关于遵义地
本书是《历代辑佚文献分类汇刊》的一种,已出版《经学辑佚文献汇编》(2010)和《史学辑佚文献汇编》(2016),《集部辑佚文献汇编》(2018)出版。《子部文献辑佚汇编》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明清以至近代学者关于先秦汉魏子部文献的辑佚成果,按照《古佚书辑本目录》重xin汇编,收录了先秦诸子类、儒家类、兵书类、农家类、医家类
本书为《民国文献类编》的续编,分社会卷、政治卷、法律卷、军事卷、经济卷、教育卷、文化艺术卷、历史地理卷、医药卫生卷、科学技术卷共十卷,每类下分若干子类,收录文献约3000种,全1000册,另总目1册。所收文献的时间跨度为1911—1949年,文献类型以图书为主,包括平装、线装,兼收手稿、档案等,有铅印本、石印本、油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