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共4册,由曾国藩编写,本套丛书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为人处事心法,是其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
吴稚晖在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在语音、文字、哲学、教育、书法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述颇丰,有《吴稚晖先生全集》18册在台湾出版。我社新版仍如原版作繁体竖排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对其体例加以调整,分为14卷,具体为:1.哲理与文教;2.科学与工艺;3.国音与文字学;4.国是与党务;5.日记、书信
该书影印所据各地本,主要选自中央图书馆从内地运去台湾之善本古籍,还有部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及一些国家汉学机构、私家所藏珍本。全书版本一“善本”、“珍本”为主,共有宋刊本16种(包括清覆宋明刊本),元刊本1种,明刊本224种,清刊本50种,,明正统道藏覆刊本13种,民国刊本3种,手抄本(包括内府抄本)38种,选刊别录本5种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共收录珍稀古籍善本134种,包括经部6种、史部32种、子部26种、集部69种,所用底本有稿本21种,抄本4种,刻本98种,木活字本10种。其中,有一部分是该馆珍藏的孤本,还有少量出版年代较晚但传世极罕的木活字本。
本书集成曾国藩一生文章精华,包括曾国藩家世、家书、家训等内容。
《钱学森文集(套装全6卷)》收录钱学森的中文文章、报告、讲话、谈话、答记者问等各种形式的文稿377篇,时间跨度从1933年到2005年,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人体科学、数学科学、行为科学、文艺理论等各个领域,实践经验、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以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本书共分为纪念文章、回忆文章、研究文章三部分,收录了《悼聂耳》、《致聂耳的挽联》、《我们怎样纪念聂耳先生》等文章。
《顾炎武全集》收录了顾炎武现存可证实的全部著述。每种精选底本,详加校勘。其中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炎武的重要著作,整理难度较大,今属于首次整理。本书全面反映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及成就,涉及广泛的历史、社会、文化内容。本书通过整理、研究亭林著作,不仅是研究某些学理,某些现象,更是在探讨时代精神,清理学术文化演进的轨迹,从求索学
《尹昌衡集(套装共5册)》为迄今搜集到的尹昌衡著作的汇集(个别篇章因故未收),大多是辛亥革命前后和民国初年的,包括论文、专著、信札、讲话、会议记录、诗歌、尹昌衡本人及与他人联名的电稿,以及就任四川军政府大都督期间的有关公牍,等等。依其文体形式,按以下三大类分别编辑:一为“文电”,二为“诗歌”,三为“著述”。为便于读者了
漠魏時期的文獻記载了社會大變動時期中國的歷史文化。束漠以降,政權更迭,戰亂四起,古代典籍喪失頗多,戰火之餘的文獻也多已殘缺不全。但是,傳統文化畢竟有頑強的生命力,漢儒取得的學術碩果並未因社會的動亂而終止不傳。南北朝時代的漢族統治者,雖然由於政治上立足不穩,不遑稽古右文之事,但對校雠事業並未摒棄,曾不同程度地倡導和組織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