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轩集》的作者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是乾隆年间常州的著名诗人,他以“诗人之诗”在清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d一”。其诗词集的版本达三十余种,其中词集的流传及各种版本(包括诗词合刊本)的关系尤为错综复杂。本书在全面梳理其诗词集(包括刻本、抄本、稿本,以及各家词选等)流传和刊刻过程的
《民国词集丛刊》,是曹辛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国词集编年叙录与提要”的重要阶段成果,是一次对民国词集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梳理,收录了249位民国词人的289部词集,《民国名家词集选刊》(朱惠国、吴平编)收录者,不再重复收录。 本丛刊收录“民国词”的范围较广,是指在民国时期生活的词人的词作。从时间跨度上讲,涉
《纳兰词》是清人纳兰性德的词集。纳兰性德一生短暂而凄美,给世人留下了一首首温婉多情的词作。纳兰词中有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有对亡妻的断肠哀思,都写的清新婉约,真挚自然。纳兰性德曾扈从康熙帝巡视关外,也留下了许多边塞行吟之作,豪迈洒脱的词风之中仍流露出忧伤与无奈。他以其纤柔敏感之心,体味到常人不大经意的种种悲苦与无奈,其词作
《明毛氏汲古阁抄本酒边词》是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八行十四字,白口,左右双边。一册。此集以靖康南渡为界,分为《江南新词》、《江北旧词》两部分。《江南新词》三十八调一百十二首,为绍兴年间所作(附曾端伯、韩叔夏所作各一首);《江北旧词》三十一调六十三首,为政和、宣和年间所作。通为一百七十五首。
《宋刻本芦川词(套装共2册)》为宋张元幹诗文集,二卷,宋刻本,有清藏书家黄丕烈跋。此本嘉庆间为陈竹厂所得,后归铁琴铜剑楼瞿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瞿氏藏书或捐或售,瞿氏有六种珍贵善本出售时,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善本部主任赵万里先生委托丁福保先生购买后捐赠北京图书馆,此宋刻本《芦川词》即为六种之一。
《清塞诗集》二卷,明末毛氏汲古阁抄本。八行十八字,细黑口,四周双边。一册。明毛晋跋、清黄丕烈校并跋。因周贺为僧时日长而还俗为士人时日短,载籍中多以“清塞”称之,其诗集亦曾以“清塞”为名传世,此本为明末汲古阁主人毛晋所编,根据《唐僧弘秀集》及坊刻周贺。《明毛氏汲古阁抄本清塞诗集(附出版说明)》还附出版说明。
《全元赋校注(套装1-10册)》是一部经过校勘、注释的收录现存元赋的文学总集,在充分吸取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全元文》的辑佚、校勘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辑佚、校勘的范围,搜集现存元赋(暂不收录与赋体相近的辞、颂、操、连珠、七体等),予以增辑、校勘、标点,加以语词注释、修订作者小传,形成一部便于今人使用的新的整
成书于五代后蜀广政三年的《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编选,是中国词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对历代词的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花间集》的传播史上,出现了较多的版本。其古本有“南宋三刻”,即绍兴十八年晁谦之刻本,淳熙末年鄂州刻本及开禧刻本。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版本在此三种古本的基础上递嬗而成,其版刻和校勘质量参差不齐。本书所
李贺的诗,上承《楚辞》、《九歌》与南朝《乐府》传统,下继李白浪漫主义精神,被世人赞之为“骚之苗裔”,独具风格,他的诗想象奇特,题材信手拈来,可谓世间万种皆移天缩地入君怀。在整个诗歌史上,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本书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和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在《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的基础上增补曲家67家,小令1700首,套数138篇。收录曲家达473家,小令12306首,套数2202篇。以曲家时代先后为序,系以小传,曲后注明出处,缀以序跋。一曲见诸各集而无法考订作者的,或互见,或按复出处理。校勘以别集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