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收入民间文艺工作者和专业人士搜集、翻译、整理的《瓦氏夫人》、《控告土官歌》、《达妍与日驾》、《三姑记》等多首流传于广西壮、瑶、苗、汉、侗、毛南、京、彝等族人民中的人物叙事、史事叙事、日常生活等长诗。它们韵散结合,反映广西地理、历史、文化、社会、风俗,讲述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生产生活的故事。本书展现了广西
本项目是对濒临失传的口承文献《高甲壮语瑶歌》进行系统性抢救和规范化整理出版。《高甲壮语瑶歌》主要流传于广西河池都安东部、宜州西部、金城江南部一带(过去这一带统筹高甲山区),是瑶族人民使用壮语进行山歌创作,记录了当地布努瑶以歌代言、寄情于歌的交往过程,是瑶族与壮族等其他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证明,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范例
本书主要收录的是辽宁西部地区蒙古族特色浓郁的民间传说,共310余则。结合传说内容,将其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人物传说、风物传说和地方文化记忆传说。在辽宁省西部的阜新、朝阳、葫芦岛等地聚集着大量的蒙古族居民。其蒙、汉文化、游牧与农耕文化混合杂糅的特点十分突出。在文化重建过程中,农耕蒙古族形成一整套不同于游牧蒙古族的认知逻辑和
本书收录了辽宁地区较有特点的满族故事330多篇,分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三大类。其中幻想故事有精灵故事、宝物故事、魔法故事、鬼故事、其他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有生产故事、家庭生活故事、社会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附录收录有方言释义、满族民间故事家小传、满族民间故事采录者小传、满族民间故事家采录报告、辽宁满族民间故事相关
本书主体内容由图片资料、概述、凡例、子弟书文本、附录、后记等构成。概述部分对子弟书的产生、刊发、题材及对北方鼓曲的影响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正文部分编选收录了辽宁地区较有代表性的作者可考的子弟书文本156种。附录收入了子弟书作家及其作品资料和子弟书刊本序跋。
本书主要介绍湖南花灯戏的历史发展、地域分布、剧种特点、文化习俗等,并分类收集湖南地区花灯戏剧本,包括《王小二过年》《张二嫂回娘家》《范喜良与水孟姜故事》《韩湘子服药》等。
本书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普查资料;二是21世纪初期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时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徐州市区卷》以及六县市卷本;三是2009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六县市资料汇编;四是六县市志书、文史资料记载的故事。每则故事原则上由标题、正文、注释、讲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歌谣、劳动歌谣曲谱、仪式歌谣、仪式歌谣曲谱、时政歌谣、时政歌谣曲谱、生活歌谣、生活歌谣曲谱、爱情歌谣等。具体包括:《农耕歌》《畜牧歌》《采茶歌》《搬运歌》《夯歌》《车曲船曲》等。
本书充分反映了海南人民的情感和智慧,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多彩的民风民俗,具有历史悠久、传承丰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韵律优美等显著特点。此本大系歌谣,遵照总编委会制定的歌谣卷编纂体例,按照劳动歌谣、仪式歌谣、时政歌谣、生活歌谣、爱情歌谣、儿童歌谣六大类进行编纂。
本书包括汉族歌谣、藏族歌谣、回族歌谣、土族歌谣、撒拉族歌谣、蒙古族歌谣、多民族的“花儿”等。具体分为劳动歌谣、仪式歌谣、时政歌谣、生活歌谣、爱情歌谣、儿童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