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是民国三大图书馆学期刊中发行时期最长的一种,时间跨越24年(1925—1948),共有21卷,现在很少有图书馆能收藏齐备。本刊内容包括民国时期多次全国图书馆调查、图书馆学与文献学论文、图书馆界动态、各地图书馆协会、抗战时期的图书馆、出版史料等。是图书馆学与文献学研究者必备的基本史料,对当今图书馆界从事学术研究也有重
本书收录了民国时期官办书局、民办书局、书坊、书店的古籍、方志、学术机关刊物等的出版发行目录、征订样本等100余种。每部分书目按书目名称的音序排列,然后再依书目的性质及出版时间排序,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这一时期的书籍出版与流通情况。
本书适用于对标准文献采用手工管理的各类图书馆,该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标准文献的网上借阅,还能建立馆藏标准文献数据库,让读者通过图书馆局域网方便快捷地运用标准序号、颁布日期、标准名称等多种方式检索自己需要的标准文献。
本书收录民国时期编印发行的著名公立与大学图书馆馆刊十种,如《北京图书馆月刊》《河南图书馆馆刊》《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年刊》《奉天图书馆季刊》《浙江图书馆报》《厦门图书馆声》《广东国民大学图书馆馆刊》等,其内容既有各类馆藏善本书影、古器物图录、民国老照片,也有大量名家的学术论著,各馆图书目录,甚至专刊如永乐大典、西夏研究、
该典籍是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含《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和《汉语主题词表》的基础上编制的两者兼容的一体化情报检索语言,主要目的是使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结合起来,从而为文献标引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部分类主题词表的编成,对我国图书馆和情报机构文献管理和图书情报服务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全国图书馆界和情报
本书收录了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图书销售目录、宣传册页及征订样本百余种。通过当时官办书局或民办书局、书坊、书店等种类繁多的征订目录与广告,透射出这一特定时期书籍生产与流通的状况,给广大研究人员和读者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对研究中国古籍的发展与流通,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中国近代印刷史、出版经营管理的经验与案例,以及现存古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