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名剧,元杂剧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传刻甚多,影响巨大。元曲被王国维誉为一代文学,但元曲在元代如此盛行,却无元代刊刻或抄录的曲谱留存,成为中国戏曲史和音乐史上的遗憾。《西厢记》到明末仅有弦索调的清唱,此种弦索音乐相比后代的昆曲音乐,与元杂剧音乐较为接近,是探知和恢复元杂剧音乐面貌的最重要文献。本
本书是一部全面展现“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在短暂一生中创作的声乐作品的专集。施光南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风格迥异。本次出版的“声乐卷”,共4卷。1-3卷为简谱,第1卷女高音独唱、女中音独唱;第2卷男高音独唱、男中音和男低音独唱、齐唱、童声歌曲、重唱和对唱;第3卷合唱、组歌和套曲、影视歌曲、为毛泽东
本书共八卷,首一卷,前六卷为:琴学须知、琴学粹言、琴律管见。后一卷为琴谱审音。因他的老师韩桂(字古香)、戴长庚(字雪香)的字都有“香”字,故将该书名为《二香琴谱》,以示对老师的感念。收录琴谱包括:归来曲、水仙操、渔歌、樵歌、洞天秋思、春晓吟、平沙落雁、梨云春思、秋江夜泊、岳阳三醉、孤猿啸月、碧天秋思、静观吟、山居吟、潇
《当代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系列乔建中文集》是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乔建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至今50多年的学术成果汇编,共十册文集,约380余篇文章,收录了作者撰写的各类文论,是乔建中学术成果的完整集结。
新钢基共十册,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分别对应钢琴考级的十个级别。每一册曲目按练习曲复调奏鸣曲外国乐曲中国乐曲五个类别排序。每一类别含中外作曲家作品4~15首,全套书共295首。每首作品的乐谱之后都有一页文字,以曲式结构演奏提示音乐知识三个板块呈现,另有随机出现的好书推荐板块。个别作品还特设一页拓展练习板块,包含技巧训练或钢
本书包括弓与左手手指独立性的练习、三读练习中被忽视的步骤两部分,帮助小提琴演奏者提高演奏技巧水平。
本书内容讲述:中国古代类书蕴藏着丰饶的文献资料,不必说文、史、哲等传统的人文学科知识,即使是社会、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研究也多取材于类书,就连古代科学技术的史料在类书中也俯拾皆是。然而总的来说,学界对类书的开掘是远远不够的,除学者习惯于轻视的原因之外,也与类书文献的整体状况有关。一方面,许多著名的类书由于篇帙浩繁、整理
《中国民族音乐参考资料辑录》(全七卷)始于1960年音乐研究所内部刊印的为给全国各艺术院校提供教材而专门整理、编辑的《民间歌曲》《城市小调》《古代歌曲》《歌舞与舞蹈音乐》《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曲种介绍》《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中国现代音乐家论民族音乐》10种民族音乐参考资料,其内容的最大部分是曲谱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的老一辈学者开始前往全国各地成百上千个角落,对留存在当地人们生活中的各类传统音乐进行考察研究与描述记录。其中,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诸位前辈为代表,如杨荫浏、曹安和、简其华、毛继增、潘怀素、查阜西、杨大钧、王迪等。以杨荫浏为代表的学者所做的一系列民间音乐采访工作,不但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