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斋日记》所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见于邸报、上谕、廷寄或奏阐,从与人交谈或往来书信中获得的信息。翁心存是清代道光、咸丰两朝名臣,日记除记述事实外,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主张。通过日记的只言片语,虽非系统论述,却是片段式真实史料,为清史研究之-手资料,当可征信,研清史者或可细细考究。翁心存是清代道光、咸丰两朝名臣,道咸两朝
王继香(1846-1905),字子献,号止轩,自号醉颠,别号醉盒,晚号愦翁,愁翁,又号越愁老人,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候补知府。王继香自幼异秉,曾经先后师从王赞元、周光祖、李慈铭、任塍、李品芳、俞樾等鸿儒硕学。王继香嗜写日记,长年不辍。身后留下多册日记手稿,现存的日记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记录他们对祖国和社会的丰功伟绩,传承他们治学为人的高尚品德、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他们是科技战线的功臣、民族振兴的脊梁。这套传记的出版,能为史书增添新章,成为史乘中宝贵的科学财富,俾后人传承前贤筚路蓝缕的创业勇气、魄力和为国家、人民舍身奋斗的奉献精神。丛书由中国工程院组织编写,由院士本人或家属亲自审定,
本书是作者亲身经历,见于邸报、上谕、廷寄或奏阐,从与人交谈或往来书信中获得的信息。除记述事实外,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主张。作者由于职务和任职地区的不同,所记的内容也各有重点。通过日记的只言片語,虽非系统论述,却是片段式真实史料,为清史研究之-手资料,当可徵信,研清史者或可細細考究。
方玉润日记有稿本和刻本两种形态。稿本日记现存约八十六卷,其中《星烈日记》现存五十一卷(卷十至十三、卷二十至二十六、卷六十一至一百),自咸丰五年(1855)五月开始,止于同治二年(1863)五月廿九日。同年六月初一日起,方玉润将日记改名为《心烈日记》,现存二十四卷(卷一至卷二十四),时间记至同治四年(1865)五月。此两
本项目拟从上海图书馆的独家珍藏中,选取近代以来,对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的往来信札,整理汇编,按原貌影印,并编制相应的细目索引,再请有关专家撰写研究、导读文字,使这些长期深藏未刊、不易获读的珍稀史料,成为历史研究、尤其是近现代史研究的难得资料,从而为推进相关领域的各项研究,奠定系统坚实的史料基础,
本书是一部郭兰英画传,以画立传,只为更真实、更客观、更鲜明、更生动地全方位展现传主“为人民歌唱”的理念。图书精选珍贵图片350余幅,包括照片、手稿、信件等,以郭兰英“晋剧表演艺术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女高音歌唱家、民族声乐教育家”四种身份为立传逻辑,将每一种身份中的郭兰英经典影像呈现出来,随之叙述亦缓缓展开,并辅以社会各
本书的编绘者(均是20世纪60年代云南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曾经在物理科学及美术创作领域发表过多部专著及作品)基于对母校的感情及对熊庆来先生的崇敬之情,以数字彩绘连环画册形式,对熊庆来的一生进行图文并茂的介绍。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文献的三大支柱。巴蜀地区家族谱牒编纂历史悠久,现存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更是对巴、蜀、汉中、南中等地区世家大族谱系有详细记载。《巴蜀珍稀谱牒文献汇刊》将从民间搜集的有关巴蜀稀见家谱、族谱等谱牒加以整理,如清陈启伦编纂《陈氏族谱》,清光绪七年刻本;清谭大谦等编纂《谭氏族
全书按照先夏奥后冬奥划分板块,以奥运届次为篇章,以金牌运动员为叙事主体。一方面通过回顾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各届奥运会上备战参赛情况,用精炼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将党和国家对中国体育发展成就的肯定和褒奖载入史册,以全景镜头展示新时代运动员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群体风貌。另一方面,以奥运冠军为代表,每位运动员选取一张凸显夺冠项目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