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汉骥先生是我国著名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家,是运用现代考古学与民族学知识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奠基人。冯汉骥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图书馆学家,声望显赫。先生虽已过世,但幸甚留下大量手稿,现已成为可贵的收藏文物。手稿内容广泛,即有人类学田野调查,也有众多研究论文原稿,还
被誉为军歌之父的杰出作曲家郑律成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及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文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此次出版的《郑律成选集》共四卷,全面梳理郑律成的丰富革命音乐遗产,通过文字、珍贵图片以及丰富的乐谱资料,全方位呈现郑律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思想、所取得的音乐成就,以及音乐创作中所蕴含的时代意
巴珠·晋美却吉旺波是19世纪的著名学者,一生论著作品极为丰富,诗歌独树一帜、颇具特色。其精深的文化和文学造诣为其后历代学者所称道。该文集共8卷,他的作品内容涉及哲学、逻辑学、天文历算、文学等学科,是一部藏族十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文字精美精炼,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高一涵(18851968),安徽六安人,先后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大学教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大量作品,被誉为我国著名启蒙思想家。鉴于其著作出版不多,六安市政府主持编辑出版《高一涵文集》(7卷本)。这套七卷本文集主要收录了高一涵政治思想方面的专著、论文、报刊短论、书信、杂感、随笔、诗集、翻译文稿及其年谱等,内容丰富,
张荣芳教授是我国秦汉史、秦汉区域史、近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耕耘者。读书、教书、著书、藏书、师友交往构成了他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其治学特色为:史学求真,论从史出;选择课题具有前沿性,与时俱进;搜集材料要“竭泽而渔”,搜齐材料再动笔;从名人名著中学习治史方法;经世致用,学术服务社会等。本册为第七卷中国古代史上先秦至唐
本套书均为《江海学刊》特色专题论文选集,一共规划出六本,打算以新时期(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为经,以文史哲经社法六大学科为纬。从各学科中遴选出有一定代表性、时代性、学术性并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专题,每个专题拟选编15篇左右的文章,作者主要以健在的中青年专家为主。各个专题单独成书,一共六本。希望能够以一个断面的形式,多角度、
全集以时为序,分类编排,广泛搜集,所收资料起自吴玉章留学日本时期,迄止1966年去世,包括吴玉章所撰写的著述,以及由别人代笔而经他或修改、或寓目、或署名之文,乃至别人记录的演说词和谈话等,分为论著、往来书信、诗词歌赋对联挽幛三大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引进片与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历史位移;论类型片与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转型;影像生产·电影报国·中国形象的树立——入世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及趋向;新语境下“大电影”的建构与发展;试论六十年当代中国电影伦理实证化趋向等。
本书收录来新夏先生自1940-2014年期间撰写的学术文章及随笔900余篇,少为未刊稿,较系统反映了来新夏先生的学术生涯。书稿的收集整理工作从2011年开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由来新夏早期研究生徐建华教授任主编,负责稿件的收集整理,来新夏先生亲自过目。全书包括少作卷、图书馆学卷、图书学卷、录学卷、文献学卷、文化卷、藏书
本书收录林耀华的全部著作,共八卷,其中第一卷至第七卷收录目前能收集到的林耀华所有著述,包括专著、文章、译作、合作文章和主编的作品。第八卷收录了林耀华子女、学生、学界同仁撰写的纪念性文字和学术评论,林耀华的作品手稿、证书、书信、学术考察和学术活动照片,学术年谱以及著述总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