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9年至2010年,中日联合江南地区民俗调查在福田亚细男教授的领导下,受到日本科研经费长期的资金支持、中国民俗学界的积极响应,中国民协及地方文联、民协的不懈努力,调查地及各地政府、文化单位的积极配合。中日学者联合组成调查团以中国江南地区民俗为对象,开展了6期持续20余年的村落田野调查。联合调查不仅记录
本书是作者在调查了多位苗族歌师理老的基础上,对武陵山区苗族婚嫁礼词进行的系统性的综合整理。苗族婚嫁礼辞,苗语为DUTQUBDUTLANL(读曲读兰),是东部方言苗族人在举行订婚和结婚仪式时所吟诵的颂祝辞,是一门受东部方言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古老辞话,广泛流传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及其相邻的湘西及渝东南等东部方言苗区。婚嫁
宋刻《新定三礼图》二十卷。宋聂崇义集注,宋淳熙二年(1175镇江府学刻公文纸印本,刻印皆精。清钱谦益跋。聂崇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除将名物分类归纳、用文字解释说明外,每一种名物绘画一图,共计三百八十一幅图,与文字相副。所绘图像虽“未必尽如古昔”,但援据经典,考释器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亦是研究、观摩古代版画的絶佳
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朱子是我国儒学史、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巨人。《家礼》是朱子学的基本文献,享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家礼》的制定意味着儒家礼仪发生了社会化、生活化的重大转向,是突破性的礼学成就。《家礼》不仅对元明清三代约七百年产生了持续长久的广泛影响,而且遍及整个东亚地域,对日本、朝鲜?韩国、琉球、越南等地产生了广
本书收录整理清代民国时期的广西民俗文献十余种,以时间先后为序,编为五册。这些资料既包含民国时期广西地区重要的社会调查资料,如《两广瑶山调查》《花篮瑶社会组织》,又有《岭南杂记》《粤述》等记载广西社会风土民俗的笔记体著作。其中不乏较早对少数民族民俗、服饰等做出研究的著作,如广西永福人刘介对广西民众服饰的变化有所记载,同时
本书收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藏宋元墓志、买地券拓本700余件。墓志、地券自中古以来广泛应用于民间基层社会,是研究社会史、经济史的重要资料,可与传统史志文献互证互补。历来碑志的研究整理,时间上首重六朝隋唐,地域上推崇关中邙洛,宋以后南方各地石刻碑志则是近年来始受重视。本书选择宋元时期江西墓志、买地券,规模可观,形制特异
本书共绘制三百种不同的民族与地区之人物图像,每一种图像皆描绘男、女二幅,共计约六百幅。每幅图绘之后,皆附有文字说明,简要地介绍此民族与清王朝的关系,以及当地的风土民情。
本书是一部汇编清代贵州和云南苗族的民族风俗图集。经过清代前期的历史演变和对贵州云南民族的识别,到清光绪年间,政府对于黔、滇两省民族的认知水准已经基本定型。如其中所收录的《黔苗图说》所表现的贵州民族种类,代表着清朝政府对贵州民族的认知程度。除此以外,还有《滇苗图说》《苗蛮图说》《黔省诸苗全图》等十余种。对此类文献进行编纂
2019年9月1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为期一天的“中国古代服饰与礼仪”学术研讨会。本书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与礼仪”学术研讨会的重要成果,汇集三十余位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报告及讨论。着重一提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名誉院长、终身研究馆员孙机从“从衣裳到深衣”“唐代服装怎样走向双规制”“清装与元、明
本书收录宋代买地券近270件。每方买地券和砖志皆配以高清拓片,力求展现原貌。所收买地券、砖志按逝者卒年和葬年的时间为序。下以解题形式简要将买地券和砖志的名称、形制、尺寸、作者卒年葬年、出土地点等相关信息等,然后对拓片加以释文标点,并配相关注释。书末附《出土宋代买地券著录简目表》《出土宋代买地券目录索引》,方便查找更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