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时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海外创办的报刊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份。《救国时报》于1935年12月9日在法国巴黎创刊,前身为《救国报》,1938年2月10日暂时停刊,同年8月迁至美国纽约与中共在当地创办的另一份中文报纸《先锋报》合并,之后仍沿用《救国时报》的名称出版,直至1939年10月正式停刊。本书由云南民族大学图书
近代中国报纸产生以来,副刊作为报纸的“另一半”(相对于报纸新闻或新闻版面而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大众媒介的文化传播功能。在五四运动后,副刊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类型众多、数量庞大的副刊,是研究近代中国的重要文献,然而因资料搜集的难度较大,长期缺少系统的整理。《
民国报纸中的电影、戏剧副刊是电影和戏剧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很多重要报纸如《申报》《大公报》《晨报》《大晚报》《国民公报》等都辟有电影和戏剧副刊。电影副刊以刊登电影评论、演出信息、创作连载、电影行业情况和电影广告为主,戏剧副刊以刊登戏剧评论、演出信息、戏剧广告为主,时效性比较强,是研究电影史和戏剧史的重要资料。以往出
近代中国报纸产生以来,副刊作为报纸的“另一半”(相对于报纸新闻或新闻版面而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大众媒介的文化传播功能。在五四运动后,副刊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类型众多、数量庞大的副刊,是研究近代中国的重要文献,然而因资料搜集的难度较大,长期缺少系统的整理。《
本书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家王欣夫先生遗稿,收录了王欣夫所著《管子校注》《论语校注》《王隐晋书校注》,以及王欣夫辑录整理的胡玉缙所著《许庼题跋》和王澍《积书岩题跋》等手稿。《管子校注》是王欣夫在藏书家之外的学术著作,由于历史原因未得到正式出版,一是王欣夫早逝于1966年,二是本书与郭沫若先生讨论学术问题而意见相左,因此,到
本书以福建师范大学特色馆藏为基础,收录了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师范学堂、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私立福建学院、福建省立医学院、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7所院校的校史资料102种。内容涵盖学校或院系概览、校务报告、毕业纪念册、课程表、院系刊物等,是研究民国时期福建高等教育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教
本书全五卷,以学术史的形式,首次全面系统梳理百年间(1911—2011)我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其运作机制和整理研究方式,总结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弥补以往学术史的缺失。书中对古籍整理方法和规范的阐述,完善了古籍整理的学术标准,深化了古籍整理的理论建设;对古文献学科发展的历史总结和
希腊化文明是在亚历山大帝国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兴文明,是希腊古典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结果。丝绸之路是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沟通东西方文明之间交往的大动脉。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文明与以希腊化文明为代表的西域诸文明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希腊化文明的遗产由此进入中国,并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之中。本书共6卷,
《中国广播电视视听年鉴(2024)》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综述、专题、电视收视数据和广播收听数据。本年鉴不仅从视听环境、受众特征、频道/频率与节目竞争、广告投放与竞争等方面对2023年中国电视收视和广播收听市场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与分析,还对传统电视及广播节目的收视收听及创新发展等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收视
《清代书院课艺选刊》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专项“清代书院课艺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VJX095)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书院课艺,指书院生徒考课的试卷,也叫课作、课卷。现今存世的书院课艺,皆为清代作品,估算起来,其数量应相当可观的。但因课艺皆为生徒所作,并非出自名家之手,历来很少受到重视,往往任其散佚。而正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