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在社会高速运转的时代,很多人都切身感受到幸福与快乐越来越稀少。在遭遇生活的低谷或者被生活陡然暴击之后,如何进行疗愈与救赎,这本书也许会给你答案。
如果这个世界不再有诗歌,诗人的心花便会枯萎;如果没有诗歌,诗人便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曾拥有。本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是诗人自己倾听自己,自己描绘自己,用意志幻化出的一朵朵云。
内容简介/提要 长白山下,关东世家,一卷号称玄图的秘卷突然失窃。门主吴曼峰、其妹曼萧等人携行追盗,万里跋涉,弥历多室。不料拨开迷雾又见诡谲,牵扯入局 的江湖门派越来越多,横天门、崆峒派、少林派、乌龙帮……局面已然失控。 在这场大浩劫的背后,更藏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惊天阴谋。正邪多方殊死相争,却不
《青春海上来:环游世界的邮轮摄影师》记录了作者在从事邮轮摄影师工作间的所见所闻。介绍了二十多位邮轮摄影师们的人生片段小故事,从邮轮生活照见年轻人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作者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四年前,踏入邮轮行业,成为一名邮轮摄影师。她曾在两艘游轮上工作,分别为黄金公主号和珊瑚公主号。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邮轮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人
奇幻文学是19~20世纪在欧美兴起的大众文学,21世纪初随信息化和网络化大潮进入中国,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网络小说、动画和游戏领域内容生产的核心资源。本书对“魔戒”系列、“龙枪”系列和“博德之门”系列等欧美奇幻文学经典个案进行深度剖析,创造性地提出了奇幻文学时空体研究的跨学科分析框架,探讨了故事世界在内容创作和文化生产中的
本书是2019年中国民间文学评论佳作的合集,书中神话研究反映了目前神话研究的多视角、多学科趋势;在传说领域,地方传说同样有优秀成果出现;民间故事的研究与类型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史诗是一种复杂的民间文学体裁,融合了多种体裁的文学传统;歌谣研究方面收入的两篇论文表明了歌谣与生活的关系;谚语与俗语分析了谚语研究的形态学与生态学
本研究聚焦语言学、翻译学、文学以及区域与国别等四个方向的最新成果,分卷的书名为“语苑璞玉”、“译坛清音”、“文园雅荷”、“国别新声”。第一卷“语苑璞玉”聚焦外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本体研究,开设汉外或外汉对比研究、外语(二语)习得研究、外语教学法/媒体/App研究、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栏目;第二卷“译坛清音”
约翰·多恩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泰斗,对西方文学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到20世纪的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几乎所有的文学理论,都对多恩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多恩研究批评史》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这四个世纪的多恩研究成果,勾勒出了清晰的多恩研究历史脉络,对每个时期的研究特
这本诗集分为三卷,分别是西藏卷、青海卷和天路卷。前两卷编排顺序按时间前后,即西藏卷(2016.6-2020.8)、青海卷(2011.8-2013.9、2019.10),而天路卷(2016.6-2017.9)为专题卷。卷下分篇,以现代诗歌和传统诗词为分野。因2019年10月的可可西里考察是在青海省,故诗记组诗被移到该卷,
这本散文集的写作,时间跨度很长,各篇文章主题看似写得很散,实则以情字串联全书。情感人生作为贯穿其中的大主题,不仅有对故乡情、父母情、同学情、师生情和兄弟姐妹情的书写,有对因某个场景或某缕气息迅速点亮的记忆的回味,有人在旅途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也有各地采风集成的文字之,本书以时间为序,串起作者徐淑云的人生岁月,记下作者在
本书以立人创建者游惠松的成长经历、教育情怀和文化建树为主线,塑造了献身民办教育的教师群体形象,讲述了漳州立人的故事。游惠松少年艰辛求学、青年为人师表以及中年创建立人的曲折经历,昭示出忍辱负重、砥砺前行的人格精神。全书采用纪实文学笔法,通过一种诗意和深度的言说文字,表现出游惠松坚韧不拔、探求真知、不甘平庸且勇于创新的精神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工作之余所撰写80篇散文随笔。作者长期在高校教育管理领导岗位上工作,在三十年多的工作生涯中,亲历和接触很多的事情,经历了一段平凡的生活,也积累了点点滴滴的人生感悟。 本书收录的随笔,是作者对自己工作和生活所及的认知和感怀。书中所及工作和生活片段的描写,有过往的回顾、工作的心得、生活的体验,自然
文化语境视域下索尔·贝娄中期作品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本书是一项关于中国早期文学语言形态发展的探索性成果。中国文学史上有两次语言大变革:第一次是商周时期“文言”取代“殷商古语”,第二次是1917年“白话”取代“文言”。本书集中探讨商周时期第一次中国文学语言变革。中国文学语言在殷商起步并定型,形成了“殷商古语”艰深古奥的特色。西周时期,“殷商古语”继续占据文坛主流地位,但亦
本书探讨的是1925—1937年中国新文学的价值实践,这是一个文化上群龙无首、多元共生的时期,不同文学观念在抗衡中并没有互相取代,而是各行其是。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带来了新文学实践的多元形态:繁复的、多面多层的,砥砺共生的。直至全面“抗战”前夕,新文学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它是开放式的,在外部环境规约与内在自守坚持的
本书研究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北京想象,即“北京想象”是怎么在文学中被叙述出来的,文学中的北京有哪些想象,是从什么样的诉求出发塑造北京城市想象的,为什么这样塑造,表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诉求等等问题。作者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北京想象,大致存在着现代启蒙、文人传统情怀、本地文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诉求与反思、全球化诉求、本
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深刻、内容丰富,贯穿了艺术创作的始终,对文艺创作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本书立足于我国当代各艺术门类领域中的作品、现象,通过研究中华美学精神的含义、现代性转化、与西方诸美学思想的比较等方面获得理论依据,聚焦大量当代具体艺术案例、热点现象进行分析论证,力求重点突出中华美学精神对当代文艺事业的针对性与现实性,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丛书”是国内第一套最为完整的“美国亚裔文学”方面的系列丛书,由文学史、文学作品选、文学评论集、学术论著等组成。《美国日裔文学作品选》精选了35位美国日裔作家的作品,试图描绘美国越南裔文学的整体发展脉络,并着力展现其对战争历史、文化冲突和身份建构的关注。作品选分为作者简介和作品选读两部分,选读部分一般选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丛书”是国内第一套最为完整的“美国亚裔文学”方面的系列丛书,由文学史、文学作品选、文学评论集、学术论著等组成。《美国西亚裔文学作品选》精选了35位美国西亚裔作家的作品,主要收录了黎巴嫩裔、叙利亚裔、伊朗裔、巴勒斯坦裔、阿富汗裔、伊拉克裔、土耳其裔等代表作家的经典作品和新兴作家的代表作品。作品选分为作者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丛书”是国内第一套最为完整的“美国亚裔文学”方面的系列丛书,由文学史、文学作品选、文学评论集、学术论著等组成。《美国越南裔文学作品选》精选了21位美国越南裔作家的作品,试图描绘美国越南裔文学百年间发展与演变的画卷。作品选分为作者简介和作品选读两部分,选读部分一般选择的是每位作家比较重要的作品节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