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拟通过历时性的考察,将协饷制度置于时代变迁的背景下,分析其在面对制度内外压力时所作出的各种因应,从而动态把握事物发展的过程,藉以倾听时代声音。与此同时,协饷制度在历史进程中的共时性特征与宏观及微观方面的变化也不可忽视。只有恰当把握已有研究成果的进展与不足,竭力搜求和拓展研究资料,才能明确本书研究的空间与方向。简而言
质量风险是指由于质量问题影响装备研制的进度、性能、费用、安全等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本书首先分析复杂装备研制过程中的主要质量风险因素以及常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介绍如何利用技术成熟模型度量化分析影响质量的技术风险,如何利用因果贝叶斯网络、基于模糊相关的方法和蒙特卡罗仿真构建风险传导分析模型并应用于复杂装备研制质量风险传导分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清代卫所机构及其下辖军户、屯田、税粮归并州县关系的转变过程的论著。本书在认真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利用了一千八百余种地方志,以及明清两代的典章志书、题本奏折、文集乃至契约文书等各类史料,并考察辨析各类史料的优缺点,从而深入系统地梳理了清代卫所制度的演变与卫所机构裁革、归并州县的具体过程等。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边疆社会的研究,以唐至辽代雁门关以北之长城地带为着眼点,以大同军为线索。大同军是七世纪八十年代至十一世纪中叶,唐、后唐及辽朝在雁门关以北地区设置的边防军镇。大同军视野下的雁北社会历经唐代的北疆、沙陀的根据地及契丹的桥头堡等三个时段的变迁,聚集了突厥、回纥、吐谷浑、粟特、沙陀、契丹等多个民族;
本书基于全国多地国防生培养依托院校的实地调研,形成了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大案例群,从多学科视角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解析,揭示了国防生相应行为的特征、成因及管理策略。本书不仅可为军民融合、国防生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等相关学科研究者提供原创性案例素材,也可为上述领域的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思路。
本书从馆藏文物中选出各时期各类有代表性的文物342件(套),分为古近代军史文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文物、抗日战争时期文物、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文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物以及外国枪械共六个单元。
本书围绕军队政治工作时代主题,立足新时期广大官兵的现实需要,着眼军队网络文化建设实践,对军队网络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进行了理论概括,明确了军队网络文化建设方针原则和内容要求,对军队网络道德建设、军队网络文化机制建设、军队政工网络建设和军队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就如何积极推进互联网时代军队网络文化建设创
《画说中国历代甲胄》的作者长期研究中国历代甲胄,多次实地考察建筑壁画、出土文物及存世雕刻实物等,参考已有的考古成果和历代资料文献,结合自己多年来对历代甲胄服饰形制的理解与推想,以绘画分解的方式,直观、具象地解说了中国历代甲胄的形制、结构、材质、穿着方法等基本情况。本书的主要特点在于,作者根据各个朝代与甲胄相关的已知资料
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以"明万全右卫城军事防御体系"概念为核心,以明代政府如何构建该体系以及该体系是否起到防御作用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史料和考古材料进行探讨,基本梳理清楚了上述问题的脉络。后半部分即附录,是有关这一课题的史料长编,以求为地方研究者提供最全面、最便利的基础研究资料。
《明代卫所政区研究》从准实土卫所和建置沿革入手,探讨明代卫所的行政区划制度。第一章以普遍统计,归纳沿海卫所的政区形态;第二章选三种现象,观察边地卫所的实土程度;第三章选四项疑难记载,考证建置沿革;结语则推论明代卫所乃至全体政区的基本模式。本书结论倾向于对史实的简单化理解:都司卫所为省府州县的辅助政区系统,建置沿革的复杂
本书从单兵的角度出发,通过分解新兵成长为特种兵的各个阶段,将挑选士兵、军人的价值观、服从、单兵军需装备、单兵武器装备、战场识别及通信装备、单兵心理素质训练、体能训练、战场技能训练、野外生存、协作、军事演习等训练的内容与步骤,一一呈现。本书具有可操作性,读者还可以从中找到强身抗暴、提高本领的具体方法。本书适合爱好军事的读
老同志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对他们来说笔杆子比枪杆子重,要他们写文章,好比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少数能写的同志,在职时戎马倥偬,也无暇写文章。时光如流水,古稀、耄耋来临,对这些从战争年代过来的同志,抓紧挖掘他们记忆中的革命经历时不我待。收入《放歌夕阳》的文章,多数是老同志的回忆录,
《当代中国学术文库:区域型战备物资储备研究》着眼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及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战备物资储备理论:在层次上,模糊战略、战役储备,实现由军委、总部直接掌握战储物资;在布局上,变过去的大集中(战略后方)小分散(仓库分散、专业分设、功能单一)为成方向(在全国划分六个储备区)区域化(仓库、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