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这样写道:“我借来一把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预备造我的房子,我砍下一些箭一样高耸入云的年幼白松……我时常沿着铁轨走到村里,好像我是由这个锁链和社会相互联络。”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彼此对立的恋人,也是相互为邻的朋友。人只有返回自然、观看自然、体验自然,才能认识自然,也只有认识到自然的残酷和恐怖
实用主义的再次复兴,发生于分析美学衰退、美学发展陷入困境的背景下。美国犹太裔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是实用主义再次复兴的焦点人物。洞悉到单纯地依靠术语的澄清和语词的分析无法真正地解决美学与艺术的基本问题和论争,舒斯特曼毅然告别分析哲学,转而求助于实用主义,自觉地向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传统回归。舒斯特曼将自己视为正统实用
如今,在一个被称为由资本的抽象结构所构筑起来的现代生活围城中,对《资本论》及其手稿如何解读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如齐泽克担忧的那样,人们始终摇摆于两种思维之间:达沃斯式(Davos)与阿雷格里港式(PortoAlegre)。前者在资本围城之内尝试去说服世界和他们自己,后者则声张资本主义全球化并非我们的宿命,宣告另一个世
本书在深入研读贝格尔职业生涯尤其是后30年间所发表的重要宗教学英文著述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旁及西方宗教学界其他名家如布鲁斯、英格尔哈特、卡萨诺瓦、柏拉克等在相同问题上的观点和看法,对贝格尔的宗教思想尽可能做出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公允评价。本书立足他早期世俗化命题证明的思辨策略分析、中期证伪该命题的事实证据归
杜威通过改造西方传统二元论形成“总体性”哲学,将自然、人、社会和历史纳入整体之中。人类产生于自然,在社会生活中形成意识,并通过意识进行交往而发展出科学技术和工业,最终使自然在艺术中得到最高显现。实验主义的使命就是克服人类长期以来因匮乏和愚昧形成的分裂,在工业、政治和信仰领域内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改造,促进人的社会化,并使自
本书入选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7ZDA032,项目名称:《威廉·詹姆斯哲学文集》翻译与研究。本卷收录威廉·詹姆士发表于不同时期的20篇哲学论文,从1876年到哈佛大学哲学系任教开始,一直到1910年去世,包括数篇詹姆士为他人著作写的序言和给他人所编词典写的两个词条。其中与詹姆士本人哲学思想的
马尔库塞是20世纪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他的学说在二战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他本人也通过与当时社会运动的积极互动而赢得了“新左派之父”的名号。本书选取马尔库塞相对成熟的社会批判理论体系,围绕其理论固有的实践指向,揭示了社会批判理论内在结构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些演变与新左派运动的相互关系。
本书研究庞德所理解的儒家思想。梳理了国内外“庞德与儒学”的研究现状,回顾了庞德与儒学相遇的历史语境,解析了庞德饭依儒学的必然性。全书还论证了庞德所理解的儒学对西方世界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庞德学术思想研究、西方儒学研究和对读者的影响。
本书共分十九章,内容包括:波士顿家族轶事和幼年生活、少年人生之印刷工人、抵达费城、初回波士顿、费城的早期朋友们、初到伦敦、费城创业、创业成功和首次服务公众、完美品德计划、对公共事务的兴趣、公共服务与义务、奥尔巴尼联盟计划等。
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本书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整合——分化——整合”的视角,中点探讨了詹姆斯与现代心理学的关系。詹姆斯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他以前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整合,建构了一种整合的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等方面都是整合
自由主义为西方构建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现代国家提供了一种政治哲学,但在当代也面临严峻挑战。列奥施特劳斯认为,自由主义逻辑展开的*终结果是虚无主义,从而导致自由民主制度有自我毁灭的危险,这是西方文明在当代面临的*根本的危机。施特劳斯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如果视为对自由民主制社会的批判是较为合适的,但视为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批判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的计划是要为民主社会设计出一种适当的道德基础,《政治自由主义》是对这一目标的发展或者说扩展。为了消除其正义理论的内部紧张,罗尔斯要彻底改变的并不是公平正义的实质内容或原则,而是如何来构想对它们的证明。后期罗尔斯在实践的政治哲学视野下来修补自己的理论体系,构建了一套包含着新的“目的论证”的理论框架。罗
本书从思想立足点、形式表征基础和经验解释基础简要分析了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思想来源,从形式表征、经验解释和前理论基础系统阐述了该理论的基本思想,从基本原则、理论特色、重要影响等视角对该理论做出了尝试性的整体评说。本书对戴维森大量论文中的相关哲学思想加以梳理和整合,以合理的结构展示其严谨的逻辑关系,对戴维森真理论、实在论等重
认知科学的迅速发展,使得科学哲学发生了认知转向。作为一个全新的哲学研究领域,认知哲学旨在对认知这种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的整合研究。“认知哲学译丛”以认知哲学的问题域为导向,内容涵盖认知的本质与发生机制、意识的本质与形成机制、语言形成与认知能力发展、知识获得与智能发展、认知模型、认知理论、认知表征
本书以“探究”为核心范畴,把杜威的哲学标示为一种探究型的哲学思想,打通探究、知识与逻辑之间的关联,并且通过社会探究这一范畴,使杜威哲学过渡到社会层面,杜威哲学的整体面貌得以显现;概括了杜威哲学的五个基本方法论,并将其用于分析杜威的各个哲学领域,从而使杜威哲学的晦涩和模糊变得清晰而生动;着重关注杜
本书力图对美国当代生命伦理学家恩格尔哈特教授的俗世生命伦理学思想进行整体上的研究。恩格尔哈特立足后现代及其道德多元化,提出旨在构建道德异乡人伦理生活图景的程序性的俗世生命伦理学。《道德异乡人的“最小伦理学”-恩格尔哈特的俗世生命伦理思想研究》认为恩氏俗世伦理学思想基于自主性道德,并将恩氏评价为一位自由合作主义的世界主义
从先验论证角度重新审视戴维森纲领,并由此扩展至语义学和知识论等领域,是最近20余年分析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逻辑、博弈与认知研究丛书:戴维森纲领与知识论重建》乃是关涉此最新趋势的研究成果。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Ⅰ部分是基于先验论证对戴维森纲领展开研究。作者认为,戴维森纲领的关键问题可以表述为“语言理解或交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