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创建之初,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血缘色彩。执掌最大权力者非太祖努尔哈赤莫属,其胞弟舒尔哈齐,其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也握有相当的实力。而八旗制度建立后,太祖即将掌管各旗的权力分封给自己的子侄和子孙。据朝鲜史料记载,八旗之中,太祖自领两黄旗(正黄旗、镶黄旗),次子代善领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第八子皇太极(即清太宗)领正白旗,第五子莽古尔泰领正蓝旗,长孙杜度(褚英之长子)领镶白旗,侄子阿敏(舒尔哈齐之次子)领镶蓝旗。其中阿敏、杜度分别上承舒尔哈齐、褚英之遗绪,是为清入关前最初的“八和硕贝勒”。
太祖朝贝勒
欲与长兄试比高
——记清太祖胞弟贝勒舒尔哈齐
附记太祖之其他弟贝勒
功亏一篑,世上英雄本无主
——记清太祖长子广略贝勒褚英
世事沧桑心事定,老却英雄似等闲
——记清太祖次子和硕礼亲王代善
多少遗恨,人生在世不称意
——记清太祖之侄二贝勒阿敏
恨到死时未曾休
——记清太祖第五子三贝勒莽古尔泰
莫怨嗟,万事随转烛
——记清太祖第七子多罗饶馀贝勒阿巴泰
嗟荣辱,何时忘却营营
——记清太祖第十二子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
飞云过尽,谁与争功
——记清太祖第十四子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英雄无觅,可记当年豪举
——记清太祖第十五子和硕豫亲王多铎
附记太祖诸子
太宗朝贝勒
水各有道,自得其流
——记清太宗从弟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
相对说兴亡,有恨无人省
——记清太宗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
有道恩犹薄,长恨此身非我有
——记清太宗之侄多罗安平贝勒杜度
大道如青天,走马为谁雄
——记清太宗之侄多罗克勤郡王岳托
脱颖而出,怜君去兮不复还
——记清太宗之侄和硕颖亲王萨哈廉
附记太宗诸子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此背景下,身为大贝勒的莽古尔泰却并不甘示弱。天聪三年(1629)十月,当太宗率大军伐明至蒙古喀喇沁部之青城时,莽古尔泰与代善一道来到太宗的御帐之内,在不让其他贝勒入帐的情况下与太宗“密议班师”之事。称太宗率军深入敌境,劳师袭远,若不能攻入明边则粮匮马乏;即使攻入明边,也是敌众我寡,故建议班师。太宗虽不满,但面对两大贝勒的共议,其又不得不做出让步。后,多亏岳托、济尔哈朗、豪格等人坚决支持太宗的伐明之策,使得莽古尔泰等陷于孤立,太宗才得以率大军继续前行,不仅取得了占领遵化、永平等四城之成果,亦有了太宗巧施反间计,使得崇祯帝误杀了忠臣袁崇焕事件的发生。所有这一切,都更坚定了太宗强化汗权的决心。
天聪四年(1630),阿敏获罪被囚。不久,莽古尔泰即以清史上有名的“御前露刃”大不敬之罪失去了大贝勒的地位。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天聪五年(1631)八月,后金进攻明朝大凌河城受挫。心绪烦乱的太宗登上大凌河城西的山冈坐观两军阵势,谋求攻城之法。此时,莽古尔泰赶来启奏,说昨日之战,我属下的将领大多受伤,我旗护军“有随阿山出哨者,有附额驸达尔哈营者”,能否把他们取还与我?这种只顾正蓝旗利益的做法引起了太宗的反感,就反问莽古尔泰道,听说你的正蓝旗之兵,凡有差遣,每每误事呀。莽古尔泰不服,当即反驳说,凡有差遣,抽调我的部众从来都是别的旗的几倍,什么时候误过事?对于莽古尔泰的辩白,太宗试图以退为进,说果真如此,我自当依法追究。若是有人诬告,就治诬告人的罪;若所告属实,那不听差遣的人就要受罚。说罢,太宗即欲骑马离去。没想到莽古尔泰不依不饶,拦住太宗说,汗做事应该出于公心,为什么单单与我为难?我一直都是推崇汗的,所以才诸事顺承汗意。可是你却总不满足,难道你想杀我吗?一边说着,莽古尔泰一边“举佩刀之柄前向”,还频频地“摩视”刀柄,颇有拔刀相向威胁之意。
莽古尔泰的举动吓坏了随之同去的胞弟德格类,他一边举拳捶打着莽古尔泰,一边说“尔举动大悖,谁能容汝?”可莽古尔泰却不知好歹,反而怒骂德格类,并边骂边拔出佩刀约“五寸许”,吓得德格类急忙将莽古尔泰推搡着拉走了。其时,代善也在场,气得大叫,称莽古尔泰“如此悖乱”,还不如死了呢!
太宗此时气极,回营后多次数落身边的侍卫不能挺身护主,恨恨不已。薄暮时分,莽古尔泰也觉出自己白天的行为有些过分,就率色勒(正蓝旗固山额真)、昂阿拉(莽古尔泰的同母异父兄)等四人来到御营之外,遣人启奏说,我白天空腹饮酒喝醉了,所以才会口出狂言,可说了什么“竞不自知”,现特来叩首请罪。太宗拒而不见,派额驸杨古利、达尔汉传谕申斥莽古尔泰--你白天拔刀想杀朕,现在来又想干什么?同时,责备色勒、昂阿拉等人与莽古尔泰同来是想让兄弟之间生事徒增仇恨。太宗此举,显然是拒绝接受莽古尔泰的道歉。
同年十月二十三日,在驻扎大凌河的御营里,大贝勒代善及诸贝勒等以莽古尔泰在“御前露刃”大不敬之罪,议革去莽古尔泰的大贝勒名号,降其于诸贝勒之列,夺其五牛录属员,罚驮甲胄雕鞍马十匹与太宗,驮甲胄雕鞍马一匹与代善,素鞍马各一与诸贝勒,又罚银万两入官。太宗此时仍余恨未消,称莽古尔泰是因“朕之故治罪”,未参预议政,即没有出面表示宽宥。
从本质上讲,莽古尔泰获罪实出于太宗强化汗权的需要。因为天聪六年(1632)九月,蒙古兀鲁特部贝勒明安之子、额驸多尔济醉后曾在御前露刃两次,当时部议只是革去了多尔济的备御之职,而太宗则以“念彼当本国无事时来归,宥之”,仅罚了多尔济百两白银了事,足见御前露刃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大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