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20 元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 , 博学文库 , 中组部推荐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教材
- 作者:韩东,孙厚权 著;艾四林 编
- 出版时间:2017/1/1
- ISBN:9787516214107
- 出 版 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31
- 页码:11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经典阅读有资政育人之功效。《<哲学的贫困>导读》力求从理论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独特层面,重点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全貌及其作品的深厚底蕴,以写作背景、成书过程和出版、全书结构、主要内容和观点及其历史影响和当代现实意义等为基础脉络,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原创性的解读和剖析,以使读者能系统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并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课题,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基本的途径就是经典著作的大众学习。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有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一般会推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必读书目,要求学生课下阅读,以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在目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就是其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对于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来说,“马克思主义原著研读”更是必修的核心课程。因而,使青年大学生拥有一套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导读性著作,一直是我们着力探索的重要教学科研任务。
有鉴于此,我们特邀一批高校、科研机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对精心挑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进行导读,并分批陆续出版。在编写中,我们强调导读著作风格的通俗性和文风的可读性,要求每本导读著作的字数控制在十万字左右(个别除外),使之介于大部头研究专著和合集之间。目前,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导读性著作的撰写,主要有如下两种形式:一种是把每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导读写成一本大部头的专著,一种是把若干马克思主义经典分章节加以介绍,然后汇成一本合集。相对来讲,前者的优势是研究精深、学术性强,体例和风格主要适合专家学者,但对于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而言,则显得有些深奥,往往会让读者产生畏难情绪;后者的优势是比较集中、简明扼要,但内容较为单薄,往往会使读者感觉不解渴。因此,我们这套丛书试图寻找更为合适的体例和风格,兼收上述两类导读著作的优点,从而起到积极探索的作用。
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组织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一辑十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睐,在2015年第二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评为优秀教材。这次推出第二辑十种,内容更加丰富,领域更加扩展。我们衷心希望这套丛书有助于广大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韩东,湖北工业大学讲师,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以及企业政治建设。
孙厚权,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制度廉洁性评估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政治建设、人的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网络政治。
总序
第一章 《哲学的贫困》的写作背景
一、蒲鲁东生平简介
二、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及其社会影响
三、马克思批判《贫困的哲学》的理论基础与前奏
第二章 批判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哲学的贫困》第一章导读
一、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对立
二、构成价值或综合价值
三、价值比例规律的运用
第三章 批判蒲鲁东的哲学:《哲学的贫困》第二章导读
一、方法
二、分工和机器
三、竞争和垄断
四、所有权或租
五、罢工和工人同盟
第四章 《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一、《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
二、《哲学的贫困》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哲学的贫困>导读》:
2.《哲学的贫困》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以刚刚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武器,不仅对蒲鲁东的唯心主义经济学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无论重商主义、重农学派还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由于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武器,因而无法自觉地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些学派更多的是对“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而不是透过这些表面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去深入把握背后隐藏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对于这种缺陷,蒲鲁东其实是看到了,并且在《贫困的哲学》中表达了不满。例如,蒲鲁东认为“劳动”不是最终研究对象,要研究“通过劳动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自我”。他还认为,“价值表示的主要是一种社会关系,甚至可以说,我们正是通过交换,使物品的社会性回到它的自然状态,我们才获得了效用的概念”。但蒲鲁东作出的回应却是从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出发,将一系列经济学范畴看成是“原始的原因”、一切现实的经济运动的本原或实体。在蒲鲁东那里,经济学范畴成了“不依赖实际关系而自生的思想”,成了先验的观念和思想的产物,而现实的经济关系只不过是睡在“无人身的理性”的怀抱里的一些原理或范畴的化身。这样,他就完全颠倒了范畴与现实的关系。蒲鲁东的这种观点使得他既不能正确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又无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批判蒲鲁东的这种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马克思提出了对经济范畴的科学认识。他指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马克思这一论述的重要意义在于,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一方面,由一系列范畴组成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只不过是对现实事物的一种理性上的反映,经济范畴从属于、服从于现实的经济关系,是人们对现实的经济关系的一种认识成果;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在理论上反映和表现的是“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的运动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经济范畴是这一关系在理论上的表现。“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马克思这些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论述,科学地阐明了经济范畴与经济现实的真正关系,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关注的真正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观念,也不是表面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透过现象去抓住本质,即认识隐藏在“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